AI机器人随时为新生答疑解惑,一场草坪音乐会带来视听惊喜……今天,复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迎来了2019级新生。为了给新生营造有温度、有品质、有文化的学习生活氛围,高校也使出了“浑身解数”。
机器人也来迎新了
圆圆的脑袋,系上一条红围巾,这个名叫“晓应”的AI机器人不仅会快速解答同学们关于报到手续的各种问题,还能机智风趣地做出关于复旦学习生活的各类应答。在复旦大学迎新现场,“晓应”特别受欢迎。
据了解,这是复旦大学为了给复旦新“主人”们提供方便迅捷、周全贴心的报到服务,报到现场特别安置云端智能驱动AI机器人。具备人脸识别、主动问候等智能功能的“晓应”拉近学校与新生、家长的距离。
今天,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余名2019级本科新生,以及来自51个国家的300余名留学本科生走进复旦大学,开启了梦想中的大学生活。据悉,“00”后出生的复旦本科新生达到总数的约96%。
以复旦历史上著名的五位校长命名的复旦书院——志德、腾飞、克卿、任重、希德书院,是新生们报到的第一站。园区导引、答疑解惑、行李搬运……身着统一白色T恤的书院迎新志愿者早早地等候在报到现场,为学弟学妹们提供周到热情的服务。秉承“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教育理念,今年,五大书院的学生组织以五种主题颜色、书院Logo和不同书院的吉祥物为元素,精心设计了美观实用的书院生活介绍册、笔记本、扇子、钥匙扣等,制成书院专属的特色“大礼包”发放给每位新生,帮助复旦“萌新”们熟悉复旦文化,融入校园生活。
来到上海,自然要学习如何垃圾分类。复旦大学在每个新生宿舍内配置有干湿分类垃圾筒,并张贴垃圾分类告知书。各个学生生活园区内均设有固定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并专门制作了四类垃圾投放点分布地图,发放给新生。此外,学校还在人流高峰期安排物业人员担任垃圾分类督导员,指导学生进行分类投放。
优雅学府里上演一场草坪音乐会
在凉爽的秋雨中,华东师大校园迎来来自全球各地的万余名新生。据悉,在2019级10222名新生中,硕士研究生5493人占比53.7%,博士研究生817人占比7.9%。内地学生占比94%,港澳台学生占比0.6%,国际学生占比5.4%。今年新生中,年龄最小的博士刚满21岁,将进入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进行海洋化学方向的研究。年龄最小的本科生则出生于2005年,只有14岁。
迎新当天,华东师大为新生及家长们送上了一份视听惊喜,音乐学院新学期首场草坪音乐会于中山北路校区文史楼前清新上演。本次音乐会演出曲目中西结合,由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曲目作为开场,之后是9首师生耳熟能详的声乐作品,包括《国家》《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我的中国心》《我和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等曲目。音乐会吸引了不少师生围观聆听,他们不时举起相机、手机拍照、录视频,当《我和我的祖国》音乐声响起时,迎新现场的师生们纷纷驻足合唱。
为了让新生们更快的融入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华师大各院系还准备了各具特色的“开学第一课”。孟宪承书院立足师范生养成教育,将培育具有优良师德师风、严谨扎实学风的未来教师这一目标融入新生入学教育伊始;经管书院在“开学第一课”中围绕增强学生专业底蕴、融入认同、国际视野三大目标开展“经彩启航”系列迎新活动;教育学部开展“承古励新”学部历史教育、心理健康及安全教育、环境文化教育。
绿色通道为新生解忧
“决不让一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是上海高校的郑重承诺。
复旦大学在暑假里就开通了 “绿色通道手机热线”,向家庭经济困难新生介绍学校资助政策,解决实际困难。为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报到路费而发愁,学校开放了招生组、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大使、“绿色通道”愿者、“绿色通道手机热线”等多条新生报到路费补贴申请途径。截止8月底,复旦大学已向159名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寄去了路费补贴。
此外,学校还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准备了暖心的入学生活物资补助和经济资助,在新生报到时,各班辅导员可通过“绿色通道”向学生发放,帮助新生顺利入学,确保基本生活。
在华东师范大学,“绿色通道爱心启航计划”的大门始终为同学们敞开,全程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迎新现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不但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缓交学费手续,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发放500~1500元不等的现金补贴和“爱心大礼包”。同时,根据学生类型开设专窗,设置研究生专用通道、公费师范生专用通道等服务专窗。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需求进行分类入学指导。
据悉,新生入学以后,华师大还将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全面的保障,让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自己有要求、对未来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