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全球医护人员缺口近1300万!解决医疗短缺问题,医学界打算这么干

未来全球医护人员缺口近1300万!解决医疗短缺问题,医学界打算这么干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蓓 2019-09-20 17:25

针对医生为患者诊治花费的平均时间的统计显示,中国为1.3分钟,印度是2-2.3分钟,新加坡9分钟,美国21分钟。

到2050年,全球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将会达到20亿,由此产生的医疗服务需求将会呈现出不可预估的增长。

近日,由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生物与生命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分会在沪举行,此次大会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承办。会上,生物医药和医疗服务领域的信息化技术成为各方高度关注的热门议题。

根据一份在会上发布的预测报告:到2020年,医疗健康数据预计每73天翻一番;到2035年,全球医护人员缺口预计将达到1290万人。在因癌症死亡的病例中,7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此外160 万人因糖尿病死亡,而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死因。

医护人员缺口正在导致人均可获得的医疗服务时间缩短。针对医生为患者诊治花费的平均时间的统计显示,孟加拉国平均为43秒,中国为1.3分钟,印度是2-2.3分钟,新加坡9分钟,美国21分钟。由此可见,发展中国家患者人均可获得的诊治时间远不及发达国家。

而生物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科技革命,则是改变这一现状的重大契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宁光指出,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加速各个产业领域的变革与演进,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上海当前发展的首要任务。为配合科创中心建设工作,我们密切关注信息化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对生物医学发展产生的影响,把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下的医疗事业发展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



宁光在开幕式上致辞


宁光表示,2019年是医疗信息化产业的突破之年。要大力推进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支持医学院校、医疗卫生机构科技创新。促进新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支持精准医疗、智慧医疗发展,推进新技术、新产品等研发与转移转化。鼓励支持医疗机构参与新药、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积极培育精准医疗产业链,集成医疗影像技术、基因技术、大数据技术,发展精准医疗服务,推动精准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推动医疗健康服务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发展,大力培育智慧医疗产业。

在信息化浪潮中,经过60多年的演进,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阶段,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专门提及智能医疗领域。


宁光表示,未来医疗的一个重要出路口在于,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治疗新模式新手段,建立快速精准的智能医疗体系,探索智慧医院建设,开发人机协同的手术机器人、智能诊疗助手,研发柔性可穿戴、生物兼容的生理监测系统,研发人机协同临床智能诊疗方案,实现智能影像识别、病理分型和智能多学科会诊。另外,基于人工智能开展大规模基因组识别、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研究和新药研发,推进医药监管智能化。加强流行病智能监测和防控。


责任编辑:罗菁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