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件悉数“上岗”,进博场馆内每天收运干垃圾165吨湿垃圾25吨

软硬件悉数“上岗”,进博场馆内每天收运干垃圾165吨湿垃圾25吨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胡玉荣 2019-11-09 17:50

垃圾分类成为海派“新时尚”

今年的进口博览会正逢上海生活垃圾分类新政施行之际,进口博览会场馆内外的生活垃圾分类软硬件悉数“上岗”、各显神通,让中外参展商、与会者都体验了这份海派“新时尚”。


在国展中心外,来自青浦区徐泾镇各社区的 168 名垃圾分类明星志愿者用热情的服务、专业的引导,为国内外宾客宣传推广好上海垃圾分类“新时尚”。垃圾分类志愿者们在引导宾客垃圾分类投放的同时,还通过有趣的互动活动让宾客知晓上海垃圾分类工作。对投放正确的宾客“颁发”垃圾分类新时尚达人勋章,对参与垃圾分类扫码答题全对的宾客“授予” 网红四分类桶挎包。这些潜移默化的宣传,使得不少中外参展商在进口博览会的短短几天时间内,就耳濡目染,自觉地加入垃圾分类这支“新时尚”队伍。



为了使本届进口博览会“拎得清”,管理部门对场馆内垃圾分类的硬件设施也做了强化升级。整个“四叶草”内共设有240升垃圾桶近4000个,均配有明确的分类投放标识;配备专用短驳运输车16辆,其中,为了严格做到专车专用,特别增加了4辆大型短驳车;中转站储备湿垃圾外运车2辆,干垃圾车4辆,确保办展期间垃圾分类外运顺畅。外围青浦区安排8类近50辆环卫车辆和一线工人266人,确保环境整洁。在首届进口博览会的基础上,今年“四叶草”中将干湿垃圾清楚地区分开来,可回收物实现资源化利用。场馆内每天收运干垃圾约有165吨,湿垃圾25吨左右;此外,经过展览中心和参展商的细心分投、分拣,每天收运可回收物约达10吨。这些分类收集的垃圾,将由青浦环卫部门分类收运,最终实现分类处置。


同时,管理部门也在软件方面下了功夫。在国展中心,生活垃圾的清运频次和效率明显提升,场馆内136个垃圾投放点逾1500名保洁员实行一岗双职,在做好日常保洁的同时,还会向错误投放垃圾的参展者科普垃圾分类知识。除了展览馆内部处处可见的分类措施,垃圾分类元素还进入了本届进口博览会新闻中心。在新闻中心资料台上,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为什么要垃圾分类”视频光盘、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明信片摆放整齐,供往来记者取阅。在新闻中心二楼,生活垃圾分类VR游戏也成为热门体验项目,在专业工作人员的指导和科普讲解下,体验者可以用手柄去“捡拾”虚拟垃圾,分门别类地投入桶里,吸引了不少记者的围观体验 “新科技+新时尚”。游戏展示和科普讲解将一直持续到11月10日进口博览会闭幕。


此外,在国展中心周边、轨道交通、交通枢纽、重点接待点、会场、宾馆、景观区域等重要场所的分类容器也被严格规范,多处张贴有垃圾分类的指引海报,“垃圾怎么分”一目了然,使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成为世界商品的交流平台,更让上海乃至中国的生态文明实践亮相于世界的舞台。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