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人物|为萧条村庄画一幅蓝图!“布袋教授”杨贵庆和他的乡村振兴实践

小康·人物|为萧条村庄画一幅蓝图!“布袋教授”杨贵庆和他的乡村振兴实践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郭娜 2020-07-08 15:33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

穿着熨烫平整的白衬衫,规规矩矩扣上了每一颗扣子,手里拿着一张规划图纸,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杨贵庆教授正在为学校录招生视频,不过他更被熟知的形象是撑着竹竿手杖、背着帆布袋、裤管满是泥巴的“布袋教授”。


杨贵庆的心“飞”走了,再有两天,他要和团队要去黄岩调研了。8年来,每月两次、每次三天的黄岩之行,首次因为疫情中断。“要去看看,心里急得不行。”



这位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将浙江黄岩看成了第二故乡。在今年的毕业典礼上,杨贵庆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他勉励同学们要成为一颗具有特殊功能的正能量粒子,当未来某一天国家和人民需要时,破壳而出,勇敢而自豪地担当起改革、创新、引领社会奋勇向前的时代重任。


而杨贵庆教授就是这样的一颗粒子,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贡献着知识分子的智慧。


村里来了大学教授,为萧条村庄画了一幅蓝图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主席这句话说得最实在。”8年前的杨贵庆或许没想到他能与黄岩结缘这么久,他率领同济师生团队,从科学规划乡村入手,抢救“复活”了台州黄岩一批古村落,重聚了人气,带富了村民,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鲜活的“黄岩样本”,也见证了村民的走上了小康之路。




沙滩村坐落在屿头乡,是黄岩西部山区一个重要的集镇。沙滩村有一条长约300米的老街,街的北侧几乎都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屿头乡政府各部门的办公驻地。根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此地就有商业活动,当地村民立街兴市,为屿头农产品、土特产、手工艺品集中交易场所,清代光绪年间正式成为官市。


然而随着乡政府部门的陆续外迁或撤销,沙滩新区和新市场的建成,老村人口骤减,由于村庄规划严重滞后、产业发展受阻等原因,沙滩村逐渐成为一个走向萧条和破败的“空心村”。


从2003年起,浙江省大力推进“千万工程”,2012年,提出建设美丽乡村。“当地政府找上门来,还带来了当地规划院做的规划设计。”“我们看了方案,很担心,思路不对,技术力量也不够,没有突出历史文化要素,相当于铲平重建,不是有机更新。”“就如同倒洗澡水,你得先把孩子拿出来,再倒脏水。”杨贵庆说,农村的脏乱差环境掩盖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些古树、古井、戏台、石板桥都是历史文化要素,要把传统文化保留下来,再结合现在宜居生活,满足现代人的需求进行规划。


杨贵庆坐不住了,地方政府官员也惊呆了,原来乡村规划要这么做,双方一拍即合,杨贵庆教授团队以顾问身份进入沙滩村。


不是走马观花,而是用脚一步步踏遍村庄的各个角落。洗得泛白的布袋是他的“标配”:里面尺子、水笔、铅笔、白纸一应俱全,随时可以画图……从规划之初,他设计的调研问卷的问题从“家庭基本情况”开始,到“与乡镇的联系频率”止,设计问题53个,可谓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调研到的41户居民,家家被问到,户户有回音。这些“笨”功夫,让杨教授团队成为了村民的“知心人”。



“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理论不是高深莫测的理论,相反,它应该是因地制宜的朴实通俗的理论。”杨贵庆教授提出了“三适原则”,“切忌不顾环境条件地进行规划建设,切忌粗暴地‘削山头、填水塘、移大树’。”“要适用技术,不能采用先进但是昂贵的技术,更要适宜人居。”


在杨贵庆团队的指导下,沙滩村修缮房屋41间;擦亮了800年的太尉殿,兽医站变成游客中心和文化礼堂,卫生站变成同济大学美丽乡村实践基地,乡公所和旧粮仓变成民宿,恢复柔川书院……修旧如旧的古建筑,在被注入新的功能后“复活”了。


老百姓富裕了,古村落重焕生机


凭借着美丽乡村的优秀成果,2016年沙滩村开始投身乡村旅游事业,发展生态经济。这也暗合了杨贵庆提出的产业经济、社会文化、空间环境“三位一体”理论:“产业经济的发展就像造血,可以为乡村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80亩的四季采摘园、“柔川岁月”牌坊、书吧、茶吧……沙滩村实现了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淘汰了产能落后污染较高的企业,形成了民宿、农家乐等特色的旅游产业,并且盘活了闲置的集体用地,激发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后劲。


老街的改造为沙滩村提供了一批特色的店铺,很多长年外出的村民选择回村发展,米酒店、馒头店、民宿陆续开业,整村的商业氛围与人气也越来越旺,老街重现了旧日“风采”。原先外出打工的村民回来了,还有不少外乡人来安家,村民的收入增加了。仅春节期间,村里经营麦鼓头的村民一天能赚3000元,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



整个黄岩区,很多村民都认识杨贵庆,喊他“杨高修”(杨教授),经常向他咨询规划建设意见,很多和杨教授合作许久的当地农民团队也成了他半个学生。


七年来,杨贵庆教授拿着这些犄角旮旯里的小项目,乐此不疲,彰显着一个知识分子的情怀和责任。自从他受邀担任黄岩美丽乡村建设的“总规划师”后,他还承接了乌岩头村、直街村、头陀村、蔡家洋村、瓦瓷窑村等村庄的乡村规划。


杨贵庆说:“今年,我们国家将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这样一来,像黄岩沙滩村、乌岩头村、直街村这样的乡村振兴工作,就成为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重要任务,我们规划人任重道远、责任重大。”


“杨教授不看金钱看事业,有一颗中国教授的责任与良心,他把对中国乡土文化和建筑的传承、坚守当作自己的生命。”台州市原市委常委兼黄岩区委书记陈伟义曾如此感叹。


让中国的乡村振兴成为全球样本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杨贵庆说:“小康中国应该是城乡共享协调发展的小康,我们就是要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乡村振兴人才。”而黄岩,正在成为一所培养振兴乡村人才的大学院。



2018年2月,同济大学与黄岩携手共建全国首家“乡村振兴学院”,杨贵庆担任该学院执行院长。同济大学为乡村振兴学院备好丰富的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组建了一支由11名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和21名“乡土专家”组成的教学团队,开发出乡村生态系统、乡村产业发展、乡村空间布局、全域旅游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20多个课程,形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美丽乡村建设等4大系列、多个特色培训班次,基本覆盖了省市县乡村各级人员培训与教学需求。


2018年学院首次课程开始,几乎每次开课,杨教授都要为来自全国各地的乡镇干部、职能部门及乡村振兴“领头雁”们讲授沙滩村、乌岩头村的规划做法。


2019年,沙滩村的一张照片登上了联合国人居大会发布的报告封面,报告希望通过结合建设原则与案例介绍,为长三角的乡村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并为国内和国际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杨贵庆和他的团队认为,乡村振兴与文化的传承,是一个全世界都感兴趣的话题,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可以推进全球对话,找到中国乡村振兴的全球坐标,构建出话语与传播体系,让全世界认识到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巨大价值。


这是杨贵庆的梦想,希望有一天中国乡村振兴能成为全球乡村治理的样本。



责任编辑:王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