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聪前他凭右耳听到电机中掉落的油漆碎片——冶金战线上的“听风者”童选卿

失聪前他凭右耳听到电机中掉落的油漆碎片——冶金战线上的“听风者”童选卿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赵竺安 2019-11-08 10:00

他练就“以耳听风”的绝技,凭耳朵听出电机中掉落的油漆碎片声。

90高龄的童选卿,当他从领导手上接过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同志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时,激动得双手颤抖。


那些难忘的战斗岁月,一一浮现眼前:他曾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作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和全国首届劳模,他转战鞍钢、武钢、攀钢和宝钢,屡建功勋;作为冶金系统的马达专家,他与苏联、东德和日本专家相争,为中国钢铁事业贡献了毕生心血;他还练就“以耳听风”的绝技,凭耳朵听出电机中掉落的油漆碎片声。


国外专家大吃一惊


1945年,15岁的童选卿进入湖北机械厂做钳工学徒。在武汉三镇解放前夜,童选卿和几十名工友手持棍棒,与破坏工厂的国民党僵持不下。千钧一发之际,轰轰炮声吓退了国民党官兵。解放军接管工厂后,给工友们补发了三个月的工资,还选派干部恢复了工厂的生产经营。此时,童选卿心里就埋下了报效祖国的种子。


展露他工匠天赋的,是修复长江轮渡通航照明。童选卿和工友们自制了一套装置,用蒸汽机带动马达发电照明。接着,童选卿迎来了第二个重要任务。当时湖南洞庭湖水道堵塞,急需挖泥船疏通航道,童选卿和工友们成功改装了一艘挖泥船。但船上使用的无缝钢管新中国没有能力制造,只能从日本进口。日本商人以次充好,导致挖泥船使用不到三个月,无缝钢管直接爆裂。这件事对童选卿触动很大,他当即就下定决心:有朝一日,一定要生产出我们自己的优质无缝钢管。


机会,出现在1952年,由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高炉组成的鞍钢“三大工程”破土动工。经组织考核和选拔,童选卿从武汉来到千里之外的鞍山,从此,他的人生就和新中国的钢铁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


童选卿从事的是马达工作,但他对电机一无所知,而当时鞍钢由苏联援建,电气设备也全部来自于苏联,所有的操作都只能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完成。童选卿边做边学,在第一联发电机安装后,他已将工艺默记于心,独立完成了第二联发电机的安装。苏联专家知道后,来到现场大声训斥,他不相信中国人可以独立完成大型发电机的安装。但质量检查完之后的结果让他大吃一惊,发电机的安装丝毫不差!从那之后,童选卿开始独自承担越来越多的安装任务,在鞍钢建设期间一共安装了165台大型电动机。童选卿的一生,也开始和电机安装紧密相连。




24岁受到毛主席接见


1954年,童选卿被调往鞍钢本溪分公司,安装一台来自苏联的3000kW大型电机,但这台电机没有底座,无法正常使用。根据苏联专家的设计,需要大型刨床才能完成底座的加工,但当时找遍本溪市乃至整个辽宁省都没有这样的大型刨床。童选卿根据在鞍钢“三大工程”建设时期跟苏联专家学习到的经验,再结合实际,设计了一套底座加工流程,并全程参与底座制作。


底座生产出来后,由于和苏联专家的设计完全不同,受到质量检测部门的质疑。当马达安装完成,工作人员使用震动检测表检测马达运转时的震动幅度,第一次检测,检测表的指针完全静止不动。


“肯定是检测表坏了。”苏联专家嘟囔。但换上第二台、第三台检测表,依然是零振幅。童选卿设计的底座,不仅远超标准要求,甚至超过了苏联专家的设计水平。苏联专家特意给童选卿颁发免检铭牌,他安装的马达成为免检产品。


由于工作中的突出贡献,24岁的童选卿被共青团中央授予“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称号,参加了第一届“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毛主席走上台时,大家全部起立鼓掌,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掌声足足响了半小时,当时的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大声招呼大家坐下来,我们才坐回自己的座位。”回想起当年的场景,童选卿仍然无法掩饰内心的激动。1956年,童选卿又获颁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成为首届全国劳动模范。




三天找出安装问题


上世纪五十年代,是中国钢铁事业最缺乏人才的时候,童选卿就像宝贝,大家抢着要他。1957年,童选卿被调往一冶电装黄石工程处,参与武钢建设。


当时,一台来自东德的大电机由于缺乏专用的加热装置无法安装,东德专家建议就地建设一座加热炉,但这不仅提高了安装成本,还耽误工期。童选卿就以包装电机的木箱为燃料,特制了一个燃烧空间,直接对连接轴进行加热,从而达到局部热胀冷缩的效果,同时采用自制的测量工具来监测连接轴热膨胀尺寸,完成了这台大型电机的安装。


1965年,童选卿被调往十九冶电装公司,支援攀钢建设。在一次粗轧厂轧机大电机的安装调试过程中,由于设备陈旧,直流电机在运转过程中存在发热现象,童选卿在设备边守了一天一夜,反复观察、琢磨,终于发现是电机转子主轴受力不均所致,从而排除了故障。


而童选卿人生最为重大的时刻,就是1979年参与宝钢建设。在宝钢水库建设期间,水库主泵电机需要站立式安装在水中,但受水流影响电机一直晃动无法定位,安装人员只得向上级领导求助,希望调葛洲坝水电站的马达专家支援。宝钢建设指挥部的领导指示,不必舍近求远。童选卿来到现场,观察了半天,下令停工三天。


面对已经被工期压得急红了眼的施工队长,“蛮干没有用,”童选卿说到,“如果不停工三天找出问题所在,就是再耗上三个月马达也装不好”。童选卿给电机装上两个水平仪,观察电机的晃动情况,发现电机晃动与涨潮时间有密切关系后,他随即展开更加细致的观测,经过连续三天的记录之后发现每天九点是水流最平稳之时,马达可以准确定位,这个发现让宝冶首次完成竖式电机的安装。


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童选卿亲自安装和指导安装的马达数以千计。他不断成长起来的观察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加之特有的专注、执着和勤奋的性格特质,让他成长为一个非科班出身的工程师,最终成为宝冶首屈一指的马达专家。




电机行业的“听风者”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宝钢建设进入高潮期,而宝钢一号高炉48000Kw大型同步电机的安装,成为最为关键的一步。这个当时全中国最大、最先进的设备,定子重量就达100吨。如何将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安全地、准确地安装到位?日本专家建议必须拆掉房子,拆房子肯定要耽误工期,时任现场指挥的童选卿坚决不同意。他和同事们日夜研究,反复计算试验论证,用一套独有的吊运方案,将定子准确地安放到指定位置。原本需要几天才能完成的工作,只花了半天就安装到位。在转子的安装中,日本专家提供的安装方式有极大的质量风险,童选卿果断放弃,凭着丰富的经验,经过数个不眠之夜,多次反复试验,他拿出了一个日本专家也没有使用过的方法,确保质量万无一失。


在安装电机与机械设备连接时,童选卿这个专门“找茬”的“土专家”又与洋专家铆上了。人的头发丝直径约为0.06mm,电机与机械设备连接的同芯度、平行度以及轴瓦顶间隙侧间隙的精度要求0.03mm。但童选卿了解下来,日本国内可以把精度调整到0.01mm。他提出这个要求,日本专家认为,宝钢能调到0.03mm的精度就不错了。不服输的童选卿又“杠”上了:你能我也能,为什么日本能做的事我们做不到?童选卿和同伴们经过努力,最终将精度定格在0.01mm。


一号高炉的施工质量特别优异,运行至今,该高炉已成为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化身,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宝冶人。


长年的安装工作,使童选卿练就了一门绝技,他只要凭右耳,就能听出电机运行中的细微瑕疵,甚至连电机中掉落的油漆碎片也能听出来,但他的右耳长年在巨大噪声中捕捉各种信号,听觉神经受到严重损伤,以至于完全失聪。


而失聪的右耳,就像一枚勋章,记载着童选卿为新中国钢铁事业所奋斗的“听风”人生。


责任编辑:李佳敏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