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金融活水从源头浇灌,带来的是蓬勃生机。上海银行普惠金融的脚步,从未停歇。羽翼未丰的中小微企业在这里得到信贷融资,超过三分之一的上海退休老人是这里的养老金客户。人性化服务带来暖心,智能化设备提升效率,专业化产品精准定位。今年,是上海银行成立25周年。砥砺前行,让我们一同感知,金融的温度。
标准化产品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定制化服务让科创公司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来,作为一家本土银行,上海银行积极扮演着科创中心建设“助推器”的角色。
据悉,针对辖内园区众多,民营中小企业体量庞大的特点,上海银行市南分行专门成立了小企业(普惠)金融团队和园区科创金融团队,实行“以客户为中心”的专业化经营体制,专注服务中小微企业以及科创企业。在市南分行及其辖内支行网点,专业团队的客户经理占比已超过50%。
组建两支专业团队
回归本源,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在上海银行市南分行行长张宏彪看来,组建专业的团队,就是践行上述银行业责任与使命的一项落地举措。
市南分行按照辖内企业的特点,成立了小企业(普惠)金融团队。从分行统筹策划,到支行牵头推动,再到基层网点操作落地,共配备了近60人的小企业专业经营人员,专注对中小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同时成立的由30余人组成的科创金融团队,则主要服务于区域内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重点科创企业,已建立适应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的全方位科创金融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这90余位客户经理占市南分行所有客户经理数量的50%以上。张宏彪说,只有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能提供更加高效精准的服务。
两支专业团队的成立,不仅在人数上使上海银行市南分行在小微、科创企业服务中的触角不断延伸,更在服务深度上精益求精,涌现了一批了解、满足客户金融需求的“拼命三郎”。
白天在办公室,基本看不到几位客户经理的身影。此时,他们已早早等在客户的会议室里,或是预约拜访,又或者在和客户做着贷款审批等细节的沟通。
漕河泾支行高级副主管梁育红戏称,白天不在办公室里待着的客户经理才是优秀的客户经理。“他们会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上门对接企业。比如制造企业,早上8点就要到了,而互联网公司就会晚一些才开工。这些,他们都了然于胸。通过和企业的深入沟通,获取新信息,才能更好地为企业设计方案,提供针对性服务。”她透露,大部分的白天时间,他们都会花在客户那里。
这也意味着,他们的案头工作都是在晚上完成的。“晚上客户不太会找,就回到行里写报告、出方案。这里就有一份客户着急要的贷款方案。”有客户经理指了指眼前的屏幕说,虽然工作比较忙碌,但赢得客户的信任,也是对自己的激励。维护老客户、发展新客户、通过客户介绍客户,对于一名客户经理来说,服务客群带来的成就感和动力,已经不只是为了完成指标那么简单。
创新产品解决企业痛点
中小微企业以及科创企业融资难,症结主要在于他们大多是轻资产运营,缺乏传统意义上银行看重的“硬资产”,要解决行业内普遍的“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问题,更需要银行转变思路,探索适配产品。
目前,上海银行面向中小企业推出了基础融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三大类十余个信贷产品,基本满足了不同成长阶段、不同行业属性、不同信用资源的各类中小企业的不同融资需求。
为了提升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效率,上海银行市南分行通过进一步简化流程手续、设立专职审批人员等方式,在企业申请材料完备的前提下,目前已基本实现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贷款审批。
特别在疫情期间,分行更是义不容辞,帮助中小企业共克时艰。不仅主动排摸防疫类企业金融需求,加大贷款投放和防疫债发行,第一时间对接首批“防疫紧急纾困融资额度”名单内企业,降低利率支持复工复产;同时还携手网商银行针对小微商家发布扶助措施方案,提供阶段性利率优惠、宽限还款、信用维护等金融支持。
打通各方信息壁垒对接实际诉求
以往,银行客户经理做产品营销,总是会向客户推荐银行现有产品。“以客户为中心”成了“以产品为中心”。在市南分行,银行通过与政府相关部门、园区的深度合作,打通各方信息壁垒,全方位对接企业实际诉求。
“我们和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合作,在企业不能提供固定资产抵押的情况下就能获得贷款资金。此外,我们和科委一起研发针对科技型企业的特色产品,更定向地服务区域内的优质企业。”
上海碳索能源环境服务有限公司就是政策的受益者。这家高新技术企业,从盈利模式看,前期投入很大,收益却相对较慢。
2016年末,上海银行与企业首次合作时,其正处于快速成长期,订单量增加。这对企业本是好事,但订单的增加意味着企业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需要融资支持。当时,企业没有可抵质押的资产,在市场上难以获得融资。
在了解了企业有融资需求后,上海银行七宝支行的客户经理主动上门拜访,实地考察了企业经营情况,并与公司高层就企业发展前景、经营模式、核心竞争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首次接触客户的两周后,上海银行就通过“科技履约贷”产品为企业提供500万元融资,解决了企业的资金难题。“科技履约贷”正是上海银行与市科委、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合作的主打产品,无须房产抵押,而是着重企业经营情况、专业技术实力,非常适合“轻资产、重技术”的科技型小微企业。
在后续的贷款审批中,银行又将企业授信额度适当放大到1000万元,以匹配企业当前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授信资金支持,企业顺利渡过资金瓶颈期,保持了业务快速增长,实现了收入翻番,并且正筹备着上市。“在我们一穷二白的时候,做了第一笔授信,那时候的500万元,对我们的意义太重大了。”企业负责人这样说道。
据市南分行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前银行只了解企业财务情况,政府只清楚企业税收、信用。如今,通过推出银税宝、见贷即保、创业担保贷款等一系列产品,将三方的信息、优势结合起来,企业贷款更容易了,那些担心也不再是问题。”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张宏彪坦言,伴随着市南分行辖内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的成长,银行也充分看好这些企业的发展前景,并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事实上,从为企业减负的角度,分行坚持对小企业的各类贷款都给予优惠利率,小企业在申请融资过程中产生的保险费用、登记费用、评估费用、抵押登记费用等也均由分行承担。虽然我们的贷款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但服务小微企业的过程,也是分行创造社会价值、培养人才的机会。”
目前,市南分行辖属6家支行24个网点与区域内100多家各类园区建立了合作关系,每个园区都有对口客户经理进行对接服务,为园区内企业办理业务提供绿色通道,并一对一量身定制注册开户、结算、投融资、顾问咨询等一站式金融服务方案,真正成为服务企业的金融“店小二”。
这其中,规模最大、业绩最好的支行就是漕河泾支行。早在2000年之前漕河泾园区刚成立时,园区内不少首批入驻企业就成了上海银行的客户。就连漕河泾支行的名字,也是取自这个国家级的园区。到如今,上海银行已经覆盖了园区内近40%、超过1000户企业。
让梁育红至今印象深刻的是一家知名的互联网公司。20年前,这家注册资本金较小的公司选择在上海银行漕河泾支行开了账户。“当时公司比较小,是一家典型的轻资产科创型小企业。后来在和企业财务的沟通中,了解到公司拥有核心技术和强大的业务团队,也有一定的资金需求。我们就给予了其首笔500万元小企业专项贷款,解决了其初创期的资金难题。”
故事从这笔500万元的贷款慢慢展开。如今,上海银行给予公司集团整体授信额度达15亿元,从传统支付结算合作到外汇、投行等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企业的定向增发、海外并购,上海银行都参与其中。只用了短短一个月,上海银行就帮助企业完成了商委、外管局的对外直接投资(ODI)备案和银行授信额度审批,使得海外并购顺利完成,实现了在当时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后续,围绕公司的业务转型和产业链整合等新需求,上海银行还将提供专项金融服务支持。
时光荏苒,当年的公司财务已经成了公司的副总裁,企业的资金也从当年的几十万,到了如今的几十亿。上海银行的陪伴和支持,让企业能不断成长。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