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风险预测更精准! “复旦肿瘤”团队为肠癌患者术后管理提供新“利器”

来源:劳动观察 发布时间:2023-04-22 20:15

摘要: 手术是提升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在肿瘤医院肠癌患者总体五年生存率可达71.26%,达到国际先进发达国家水平。

结直肠癌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重要病因。然而,我国结直肠癌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约56%,低于欧美发达国家。除晚期患者占比高之外,可手术患者的术后复发率较高也是导致患者生存率低的重要原因。


4月21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透露,该院大肠外一科蔡国响教授领衔团队历时四年研究,发布了一项关于ctDNA(循环肿瘤DNA)甲基化监测肠癌术后分子残留病灶(MRD)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早中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手术后复发风险预测、分层管理提供了新“利器”,进而为提升结直肠癌患者整体生存率打下又一基石。


这是首个由中国学者发起、成功证实通过ctDNA甲基化分析可实现I-III期肠癌患者根治术后风险分层、化疗监测和早期复发监测,从而改变肠癌患者术后管理的大样本量前瞻性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相关成果于4月20日在国际顶级肿瘤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JAMA Oncology(影响因子=33.012)在线刊载。


这项创新性表遗传学液体活检技术研究得到了国际结直肠癌分子诊断标志物和表遗传学研究领域权威专家Ajay Goel教授(美国希望之城医学中心,分子诊断和实验治疗学系主任)的高度评价,在JAMA Oncology杂志为该项研究撰写了专家评论。


ctDNA(循环肿瘤DNA)在结直肠癌发生及疾病进展、复发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目前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对ctDNA进行基因突变分析层面上,而表观遗传层面(如甲基化等)研究证据尚且不足。蔡国响教授领衔团队联合仁济医院、上海鹍远生物研究团队开展大样本量前瞻性多中心的临床试验,评估ctDNA甲基化在I-III期肠癌患者根治术后风险分层、MRD(分子残留病灶)评估和复发监测的价值。


研究成功验证了ctDNA甲基化状态在肠癌患者术后管理中的巨大潜力,预测肿瘤复发的灵敏度显著优于目前临床常规检测的CEA,比影像学检查最多可提前20个月提示肿瘤复发,为ctDNA甲基化状态在肠癌术后监测中的价值提供了重要依据。蔡国响表示,相比于流程复杂、周期长、成本高的ctDNA基因突变检测技术,研究者研发的ctDNA多基因荧光PCR方法提供了一种普适性更强、性价比更高的工具来帮助指导患者的复发风险分层、辅助化疗决策和复发动态监测。


该项观察性研究为ctDNA甲基化指导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及随访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蔡国响说,未来ctDNA指导性临床研究的开展将有望提高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莫少波医生、叶力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王冬阳医生,上海鹍远生物刘蕊博士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蔡国响教授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王争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


头图为蔡国响教授在手术中。肿瘤医院供图


通讯员:仲萱
责任编辑:罗菁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开设专家门诊转诊绿色通道!上海肿...

2023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

总体有效率从10%提升至29.8...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