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青少年体育发展,这些提案成全国两会热点!

聚焦青少年体育发展,这些提案成全国两会热点!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马亚会 2020-05-26 14:22

姚明、朱婷等来自体育界的委员代表,从实际出发,为我国体育事业,尤其是青少年体育的发展建言献策。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不少体育成为热点话题。其中,青少年体育教育和青少年身体素质的相关内容,多次被提及。姚明、朱婷等来自体育界的委员代表,从实际出发,为我国体育事业,尤其是青少年体育的发展建言献策。


姚明:体教融合不能忽视人格塑造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提交了一份题为《体教融合不能忽视人格塑造》的大会发言。他认为,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离开体育的教育是不牢固的。


对此,姚明的建议是:要建立涵盖基础体能、专项技能、专业竞赛的社会化体育教学体系。扭转学校体育课“重体能、轻技能”的趋势。将适龄体校学员、专业运动员全部纳入义务教育体系,提升专业运动员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


姚明还指出,目前,我国很多项目的后备人才储备并不雄厚,现阶段要进一步拓宽男篮等青训渠道,防止“人才断层”。姚明表示,专业运动员的培养周期一般在8至10年,而高水平的运动员更是难能可贵,需要更多的时间,更为细致的打磨和培养。



朱婷:体育教育“关口”前移,启蒙从学龄前儿童抓起


几天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女排队长朱婷关于女排精神的回答感染了很多人。此次两会,她提交的提案是《体育教育“关口”前移,启蒙从学龄前儿童抓起》。


根据过去征战海外联赛的经历,朱婷认识到,提早启动专业的体育教育对孩子的身体发育、协调能力、智力发育都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


朱婷建议,体育教育的‘关口’应该前移到学龄前儿童,重视幼儿体育启蒙,早早在小朋友心里种下参与体育的种子,让运动成为伴随一生的习惯。这关系到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也关系到我们全民族身体素质的提高。



杨扬:社区体育——“熊孩子”需要地方去“放电”


与往年多关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等不同,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杨扬将今年的提案瞄向了与儿童、青少年密切相关的社区体育场所,主要关注社区内儿童青少年活动空间和设施不足的问题。


杨扬在调研中发现,大多供成年人使用的社区体育设施,对儿童和青少年具有一定风险性。国内很多社区并没有滑梯、攀爬架等公共设施的,社区儿童青少年基础体育空间、设施和服务的缺乏,会让这一部分家庭的孩子减少或失去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


杨扬建议,将社区儿童青少年体育纳入全民健身、社区发展等范畴。同时,她呼呼出台制定儿童青少年体育设施相关标准,科学有效地指导社区体育规划、设施建设和使用等相关工作。



张常宁: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女排队员张常宁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建议。她表示: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一环,高校办运动队对带动学校体育事业发展和提高学生健康水平起到了示范性作用。高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为投身体育的青少年提供了升学渠道,为高校营造体育氛围,同时为专业队运动员解决了文化学习难题。


对此,张常宁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加强政策引导,进一步提高体育在学生的综合评定和升学指标中的权重,把政策要求转变成学校学生的重视和加强体育的自觉行动。二是提高招生比例,比如把招生范围从上一届本科生的1%提高到10%等,以期更好地激发青少年对体育的热情,让更多青少年投身体育,从而促进我国体育事业更好发展。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