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没时间、没钱、还是不想?人大代表:年轻人不婚不育“症结”在这里

两会观察|没时间、没钱、还是不想?人大代表:年轻人不婚不育“症结”在这里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徐巍 包璐影 2020-05-27 11:14

经济越发达、文明程度越高的国家,其不结婚的比例越高,生育率则同比越低。

今年全国两会上,有代表提交的《关于夫妻合休产假的建议》引发热议。赞同者认为,当下年轻人不愿结婚、生育率低,没时间照顾下一代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这一建议切中要害。事实上近年来,“年轻人不结婚”一直是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关注的重要民生议题,今年也不例外。



结婚率处于30年来第二个低谷

年轻人存晚婚不婚趋势


说起年轻人不结婚,全国人大代表、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刘小兵直言:并不意外,很正常。“经济越发达、文明程度越高的国家,其不结婚的比例越高,生育率则同比越低。


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数据,2018年我国的结婚率仅为7.2‰,进入了近30年来第二个低谷(2014年至今),其中结婚率最低的地区为上海,只有4.4‰。而上海统计年鉴的数据也显示,从2014年开始,上海准予登记结婚数已经“5连降”,并在2018年降至10.37万对,为2005年以来十余年里的最低点。


作为长期研究婚姻家庭方面的专家,上海社科院家庭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汶蓉博士告诉记者,“2018年上海男女的平均初婚年龄分别为30.66岁和28.81岁,而2017年经合组织25国的这组数据分别是32.5岁和30.2岁,差不多比上海高出了1.5岁。”


她说:“虽然在国内,上海的初婚年龄属于偏晚;但放在全球来看,不仅结婚率不算低,而且结婚也不算晚。但很明显,年轻人晚结婚、不愿结婚的趋势越发明显,并且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比如日本的深度老龄化,又比如美国‘铁锈地带(传统工业区)’低收入者的终身不婚率上升。”刘汶蓉认为,年轻人不结婚的问题还是需要全社会予以一定的干预。


这也成为了近年来年轻人婚姻问题屡屡成为两会热点的原因,例如有多名代表委员建议下调法定结婚年龄至18岁,全国人大常委会还曾专门进行了回应。


加班文化盛行、经济成本过高等

四大原因拖住年轻人结婚脚步


年轻人不结婚的原因林林总总,劳动报记者采访下来,总结出以下四个:


其一,结婚的经济成本过高。当“房+车+彩礼”成为对于结婚门槛的“共识”之后,跨过这道门槛就变得不再那么容易。网络上有人曾测算,按照上海市房屋的均价、婚宴的平均水平等因素测算,结婚的起步成本是450万元左右。“年轻人既抗拒没有爱的婚姻,又因为知道婚姻的不易,认清了只有爱也是不行的。”刘汶蓉说。


其二,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开发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徐珏慧认为:“年轻人因为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使得其没有时间交友。”刘汶蓉也认为,当下过度追求发展速度、讲求996为代表的加班文化,对年轻人婚恋是不友好的。


第三,随着文化的多元,“标准化”的人生被打破,结婚不再有固定的“时间表”。同时,各种单身文化也逐步兴起,被年轻人找寻过来为不结婚“背书”。


最后,紧随着结婚的是生儿育女。产假的长短、养育的成本、子女的入托入学、大量的个人时间空间被挤占……从目前来看,这些都足以“压垮”初建家庭的年轻夫妇,前车之鉴,从而让仍然徘徊在婚姻殿堂门口的年轻人更加犹豫。


结婚的“账”要换一种算法

眼光要放长远一些


对于经济成本过高、年轻夫妇大量个人时间被占用等导致年轻人不婚的原因,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太保寿险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周燕芳认为:“账”,要换一种算法;眼光,要放长远一些。


已经为人妻为人母的周燕芳回头来看, “其实,婚姻还是蛮经济的,结婚了就能资源共享、成本共担,丈夫总比合租伙伴可靠吧。”周燕芳笑称,而且,从情绪分摊的角度来看,好情绪翻倍,坏情绪减半,有利于心理健康,“如今,大家在健康上的投资可是很大方的,这点从长远来看,肯定还是只赚不赔的”。


尤其是在产出了无价的“附属品”——孩子,这种幸福和满足或许只有当了母亲后才能真正感受到。


这些都是周燕芳在婚姻里总结出的“利好消息”。不过,她也坦言,结婚后,时间成本上肯定是要让步的。朋友圈里,总能在五一、十一等节假日里看到单身的同事们“说走就走”后拍下的旅游美图。即便不能远行,也总有空闲的时间用来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画画呀、插花呀,想干什么都行。


“我的空闲时间肯定要留出大部分给家庭,这也是结婚后的一种责任。”周燕芳说。但是,在她看来,每个人对于自己在乎的事物都会给予不同的价值标的,而付出和回报的等值比并非取决于普通的常识,更多地是一种自我的、个性化的认定。


鼓励年轻人婚育可从三方面入手

不可忽视女性重归职场


产假太短、育儿的成本太高、幼儿入托难……很多年轻人也是因为婚后养育下一代的诸多困难,不愿走进婚姻的大门。对此,刘汶蓉博士认为,政府提供的公共政策可以从:给钱(补贴)、给时间(产假)和给服务(幼托)三个方面入手。


“在鼓励结婚生育上,欧洲各国的家庭政策基本上都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对工作-家庭平衡的支持、对儿童发展的支持(政府对儿童教育的投入)、对育儿家庭的财政支持。工作-家庭平衡政策有两个主要手段:一是法定带薪孕产假、丈夫陪产假和父母育儿假,此外许多国家还有不带薪育儿假;二是提供儿童照料服务。”刘汶蓉说。


今年全国两会上,有代表提交的《关于夫妻合休产假的建议》引发热议,而此建议正是基于“工作-家庭平衡”的考量。因为,为了哺育下一代,如果单一延长女性的产假,那么等女性长时间的休假后只会积累其重回职场的难度,久而久之,会使得越来越多的女性不愿意结婚生育。


刘汶蓉告诉记者,欧洲16国中绝大部分都有育儿的“父亲假”,例如在比利时,8个月的父母假中,父亲有4个月的配额;在奥地利,如果父母双方都休假,将获得额外的假期津贴……这些作法就是希望能够把父母同时拉回到家庭、承担照顾新生儿的工作,而不是女性单一的付出,导致其将来重归职场时处于明显的弱势。


责任编辑:王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