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南大”产业园、宝武(上海)碳中和产业园、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和超能新材料科创园……全市53个市级特色产业园区,宝山已占5席。“南北转型”,这是上海塑造战略空间新版图的重要抓手和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关键举措。而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数字经济到绿色低碳,这正是宝山“北转型”寻觅到的“新赛道”入口。
作为上海五大重点转型区域之一,占地面积约6.3平方公里的宝山区南大智慧城正加速起势。今年,“数智南大”被成功认定为上海市第三批特色产业园。据介绍,“数智南大”特色产业园依托中软、腾讯等产业集群,重点聚集发展在先新经济产业,打造数字产业的标杆引领区和数字城市的先行示范区。园区围绕“智慧能源、智慧驾驶”等领域,聚焦“软件服务、芯片设计、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全力打造前瞻引领、特色鲜明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宝武(上海)碳中和产业园则是由北部宝钢股份外围区域及南部吴淞创新城特钢先行启动区两大片区内宝武转型地块组成,是上海首个以绿色低碳创新及产业发展为特色的核心产业园区。据悉,围绕“双碳”战略,园区依托中国宝武“生态圈”的产业基础、头部企业等综合优势,以新材料、智能制造、新能源、循环经济等优势产业发展为基石,汇聚全球“双碳”创新资源和高端人才,打造绿色低碳相关特色产业发展高地及“硬核”成果最佳应用场景,促进宝山老工业基地“北转型”,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在推动绿色低碳相关产业发展和区域转型升级的示范区。
而在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一个被誉为“宝山药谷”的“园中园”正在崛起,它就是上海国盛产投旗下的生物医药产业新建项目,也是上海市的重大项目。9月初,这个正处在开发建设中的项目迎来单体竣工验收节点,一些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型企业也即将入驻。其中,专注研发生产前沿细胞治疗产品的厂家优卡迪,以及用于生产MRNA疫苗的蓝鹊生物医药都已经和“宝山药谷”签订协议,希望尽快投入生产。值得一提的是,“宝山药谷”为入驻企业提供的不只是一个生产经营所需的物理空间,更有生物医药企业急需的具有行业特色的公共服务,以及具有竞争力的配套政策和企业生态。而据透露,在一期工程的南侧,还有90亩的土地将用于“宝山药谷”二期建设。
除了上述三个园区,宝山还拥有上海机器人产业园、超能新材料科创园等三大市级特色产业园区,为宝山“北转型”打下了扎实基础。据悉,今年7月,宝山区曾发布《宝山区全面奋进北转型全力建设主阵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明确了“北转型”未来发展主线——“主阵地、主城区、样板区”,并提出:“十四五”期间,力争新材料产业的产出规模突破1500亿元;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的产出规模突破1000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产出规模突破3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的产出规模突破200亿元等。到2035年,宝山区要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门户枢纽、世界级沿海产业带的重要战略支点、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全国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