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劳动者鼓与呼,是他们不变的母题,记者专访三位全国人大基层代表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叶佳琦 发布时间:2023-03-12 14:51

摘要: 在今年的两会上,上海代表团也有代表从一线而来,他们肩负人民重托,把职工的声音待到了北京。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基层人大代表来自一线,最贴近普通民众,最了解社情民意,最能反映基层群众的心声。在两会上,他们献言献策,从基层的角度为人民发声。


产业工人的操作证、上岗证复杂凌乱;特殊就业群体社保有待优化,建立“核科学日”激励从业者,也激励更多青年走技能成才之路……在今年的两会上,上海代表团也有代表从一线而来,他们肩负人民重托,把职工的声音待到了北京。


上海代表团本届唯一连任的农民工代表:李丰

操作证和上岗证眼花缭乱,建议“合并同类项”




上海熊猫机械(集团)有限公司采购经理李丰是十四届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里,唯一连任的农民工代表。这些年来,李丰始终牢记自己是一线农民工,“为工人谋幸福”的信念始终不曾动摇。他提出的许多建议,都直击农民工群体面对的难题。


头两年,李丰连续呼吁尽快推进困境儿童保障机制。“这个建议来自于我自己的生活,因为我自己就是来沪工作,那时也为了孩子上学积分不够等问题动足脑筋。我本身也热爱骑自行车,遇到很多骑友,不少人也正为‘自己在上海打工,孩子却不能带在身边’而烦恼。”对此,在经过深入的调研后,他呼吁进一步完善困境儿童保障制度,建立困境儿童发现机制,设立各类困境儿童档案,全面动态掌握各类困境儿童群体的基本状况。


近两年,他又“死磕”起了新就业群体的权益保护。对此,他不仅提出: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新经济环境下流动劳务人员的社会福利保障问题,也不断呼吁落实保障劳务外包人员的基本福利。


今年是李丰履职的第六个年头。这一次,他将目光聚焦到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上。“我和我们单位很多工人聊,他们反映,上岗证、操作证一大堆,但含金量都不高。”李丰说,听到工人的反映后,他还特地去联系了用电专家,上海市人大代表何红民。后者告诉他,就从电工来说,光上岗证、操作证就有好几种,还都归不同部门管理。


“比如,目前电工有:调度系统运行值班合格证,即高压值班证;人保局发的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即电工等级证。除此之外,还有安监部门发的电工操作证(低压)和电工操作证(高压),两证不能同时考,对广大从业人员而言非常不便。”不仅如此,李丰指出:如果一位工人拿着签发地提供的技能证书,在工作地上班,会享受不了当地的人才福利政策。比如,上海居住证积分加分,要在上海重新考取上海签发的证书,才能享受到加分福利。


“我们要通过技能提升,来打造一支高质量的产业工人队伍。然而眼下,种种规定制约着工人们考证、复证。”因此,李丰建议,行业资格证书也应借鉴驾驶证管理模式,合并同类项,消除不能同时考证的短板,提高产业工人考证的积极性,为他们减负。


远洋船舶一线从事能源运输的代表:倪迪

“当上代表的那一刻,我就已经酝酿好了建议”




“你好,我是倪迪,是中远海运船员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油运库船长,也是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在和记者聊起自己的新身份时,这位在海上工作了24年“老法师”难掩激动之情。一般新代表初任时,总是会有些紧张、胆怯,不敢随意发言。但倪迪声音洪亮,观点清晰,表达欲望也很强。“知道自己当选为代表的那一刹那,我脑袋里就想好我要提的建议了!”他敦促自己,要抓住每一次发声的机会,为他船员兄弟们呼吁,为他所在的工人群体代言。


记者了解到,倪迪这次带来了三份建议,涉及绿色航运、低碳发展以及物流供应链的韧性等方面的话题。而他“打了很久腹稿”的建议,是关于“优化特定人群社会保障权益”。


倪迪告诉记者,一名海员,平均一年里有长达八个月的时间在船上,漂泊异乡是常态。但是,他们在船工作期间,存在社会保险与行业强制商业保险重叠的问题。“按照国际公约要求,船东或船舶管理公司须通过船东责任附加险为其提供充足的工伤与医疗保障,与此同时,按照国家政策规定,用人单位和船员个人仍需缴纳社保费用。”但倪迪指出,船员在境外生病就医,根本无法享受国内医疗保险的保障,也就是重复缴费后无法享受“双保”。


为了让自己的建议有理有据有节,他特意对船员们进行了采样调研。问卷发布后的短短24小时内,就有936名一线船员回应。“这说明船员群体非常关注自己的社会保障问题,也让我感到肩上责任重大。”结合自身的体验,行业观察及群众呼声,他提出了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类别的社保缴纳体系等多条建议,并呼吁根据就业形态新变化完善社保顶层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倪迪的关注面不仅在于海员,还扩大到了广大的灵活就业工作者。“其实,常年飘在海上的船员、海员也是灵活就业大军中的一员。很多海员就好比‘兼职导游’,采用的是灵活就业的方式,他们的社会保障更难以达到预期。所以,我在为海员发声的时候,也想带上所有的灵活就业人员,因为大家面临的困境是一样的。”倪迪说。


“90后”新代表:师延财

设立“核科学日”激励更多人技能成才




3月3日,上海代表团赴京前,当媒体采访师延财时,这位来自中国核建的高级技能大师、中核检修焊接专业首席技能专家还有些不知所措。然而,当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进入尾声时,面对话筒的师延财已显得自信从容。他愿意讲述的,不仅是自己“从放羊娃到全国人大代表”的经历,还有他的强核报国之志。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核工业逐步发展壮大,铸就了‘两弹一艇’惊世伟业,形成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和‘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今时今日,无数年轻的核工业人早已接过了老一辈手中的接力棒,将核工业的未来扛在肩上。我建议,设立国家‘核科学日’,让所有的核工业人和核科学工作者能够拥有自己的纪念日。同时,教育广大青少年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师延财表示。


对于具体设立哪一天为纪念日,师延财也有自己的思考。他表示,1958年9月27日,“一堆一器”移交生产揭幕典礼隆重举行,开启了我国原子能事业的新纪元。所以,建议将每年的9月27日设立为国家“核科学日”,并以此为起点,普及核能知识,让公众铭记核工业创业初心。


心怀国之大者,履光荣职责。师延财说,在履行好人大代表职责之后,他仍将回到“华龙一号”当一名“核级焊工”,保障核电运维安全。他说,中国核建拥有一支近20万人的产业工人队伍,国家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越来越重视,他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人愿意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我自己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得益于核工业的帮扶政策才有今天的成绩。所以,当我取得一定成绩后,我一直想尽我所能帮助山区的孩子,我希望社会各界也能多帮助偏远地区的孩子;同时,也希望国家出台更多政策,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为推进质量强国战略提供支撑和保障。”师延财说。


责任编辑:叶赟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两会“申”音| 全国人大代表金力...

两会热议个税政策优化,上海代表团...

上海代表团向大会提出议案13件,...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