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多为高新技术领域经营或从业者,沪商业秘密案件整体呈稳中有升态势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郭娜 发布时间:2024-04-17 18:02

摘要: 上海三中院、上海知产法院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商业秘密案件审判情况并发布典型案例。

4月17日,在第24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即将到来之际,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和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15-2023年商业秘密案件审判情况和典型案例。


数据统计显示,2015-2023年,上海三中院共受理商业秘密刑事案件13件,其中一审案件9件、二审案件4件。上海知产法院共受理商业秘密民事案件265件(含合同案件7件),其中一审案件179件、二审案件57件、其他案件29件;受理商业秘密行政案件1件。从历年收案情况来看,商业秘密案件虽然在知识产权案件中占比不高,但整体仍呈稳中有升的态势。


记者从法院了解到,从当事人情况看,商业秘密案件多为高新技术领域经营者、从业者。受理的案件多涉及芯片、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领域,所涉企业均为高新技术领域经营者,所涉自然人则多在核心技术岗位或者高级管理岗位任职,且学历普遍较高。


是什么导致了商业秘密案件?从起因看,多是因为人才流动而引发的纠纷。商业秘密民事案件中,因员工在工作期间掌握或者接触到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离职后在同行业领域就业、创业时非法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商业秘密而引发纠纷231件,占比高达89.53%。商业秘密刑事案件均因人才流动而引发。


从涉案金额看,诉讼标的或者犯罪金额较高。上海知产法院受理的侵害商业秘密民事案件中,诉讼标的超过1000万元的有34件,约占13%;超过亿元的有2件,最高标的额达1.9亿元。同时期上海三中院受理的侵犯商业秘密刑事案件中,犯罪金额超过250万元的有8件,最高达4000余万元。


从侵权方式看,利用网络技术逐渐成为主要手段。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很多企业选择将商业秘密存储于局域网甚至互联网中,由于防护体系不健全,导致商业秘密被窃取的方式越来越多表现为非法下载电子数据、通过信息网络传输信息等。


商业秘密作为企业的重要资产,其保护状况直接关系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活力。上海三中院、上海知产法院提出三点建议:健全企业管理机制,提升商业秘密保护的自主性与体系性;重视人才流动合规,推动劳动者自由择业保障和商业秘密保护的平衡发展;创建“点线面”社会共治平台,实现商业秘密保护的聚合效应。


头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法院供图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案例指引治理(知识产权篇·20...

上海高价值发明专利近12万件,P...

AI生成的作品是否该享有版权保护...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