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在发布会上先为所有上海大学生带货。他说:“感谢为本市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的所有企事业单位,我带个货,上海大学生们是优秀的,上海的大学生们不会让你们失望,欢迎社会各界积极招贤纳才。”
倪闽景指出,受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本市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就业群体持续增加。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用人需求有所下降。特别是传统线下招聘活动暂停,大学生赴用人单位实习和双向选择的渠道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上海多渠道促进大学生就业,扩招硕士研究生3250人
倪闽景指出,上海已经制定出台多个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2月18日,市教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全市各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与各高校、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主动作为,开展网络招聘工作。3月14日,上海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从开辟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出台激励政策等方面,进一步促进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前段时间,本市发布了促进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九大行动,包括面向高校毕业生专项招聘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5800人,专项招聘文体人才2000人等。
在网络招聘方面,自2月起,举办系列大型网络招聘会和专项网络招聘会,参与组织教育部24365网络招聘服务的双通道招聘活动,形成“天天有市场、周周有专场”的全天候网络招聘大市场,引导毕业生采用线上求职。3月以来,已组织了十多场面向本市高校毕业生的综合或专场网络招聘会,动员2.3万余家用人单位共提供就业岗位23万余个,超过了原先预计的用人单位数和岗位数。各高校积极开展线上招聘和宣讲活动,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工作岗位。我们还开通了随申办大学生就业随申码,打通就业服务全流程网上办理,为用人单位和大学生提供便利。
促进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倪闽景表示,市民政局专门拿出1000个社区工作者岗位面向本市高校毕业生专项招聘;市公务员局提出在本年度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录工作中,适当向高校应届高校毕业生倾斜;动员更多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扩大研究生和专升本的招生规模,本市市属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总量增加15%,扩招硕士研究生3250人,专升本招生计划由全市高校专科毕业生总量的8%增加到10%,扩招专升本学生2032人。还推出了第二学士学位招生和科研助理岗位。
为增加岗位,开发各级各类用人单位需求。上海要求中央在沪企业、市属和区属企业,在今年新增岗位中拿出不低于50%的招聘计划,面向本市高校毕业生定向招聘。据悉,市经信委、国资委、商务委等单位共动员3000多家单位提供了65000多个招聘岗位;“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基层就业项目招录规模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一倍。
倪闽景表示,下一步上海市教委将进一步统筹各方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在就业渠道开拓、就业岗位增加等方面继续发力,特别是对于就业困难、家庭困难,以及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地区的毕业生,采取“一生一策”的方法,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机会。另外,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稳妥推进线下招聘活动和岗位实习见习工作。
“慢就业”现象日渐凸显,倪闽景呼吁大学生减少观望
倪闽景还对应届毕业生和毕业生家长们提了建议。
他说:“一方面,要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另一方面,也要有信心,天生我才必有用。上海的就业机会很多,我们出台了很多支持、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办法和举措,为大家提供了更多机会和帮助,也请大家合理设置心理预期。”
倪闽景建议大学生们减少观望,建议先就业再择业。他说,当前,高校毕业生中“慢就业”的现象日渐凸显。有一些同学感觉网络招聘会很多、岗位也不少,以为就业形势没有那么严峻,还在等待、观望。“我们看到网络招聘会的后台统计数据,很多招聘会提供的岗位数远大于简历投递数,所以我希望像这样一个好的招聘的规模,是我们各方动员努力支持的结果,希望同学们珍惜这个机会。”
在就业观念方面,他建议同学们更新观念,理性择业。市教委调研发现,一方面,很多岗位招不到毕业生,另一方面,很多毕业生又找不到工作,“有人无岗”与“有岗无人”并存、“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造成这种结构性矛盾的原因之一是,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选择读研或者管理岗位就业意愿强烈,基层、一线等相对艰苦的岗位去的人不多。
“我建议年轻人不要怕吃苦,越是基层、越是一线岗位,越能熟悉情况、越能锻炼人。这次推出的村官计划、“三支一扶”、社区工作者等都是基层岗位,欢迎高校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工作队伍,去帮助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同时也鼓励大学生参军,到部队这个大熔炉里锤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