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目前已进入全面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据市商务委披露,按照《关于印发〈坚决守牢疫情防控底线推动我市农贸市场有序复市工作方案〉的通知》(沪肺炎防控办〔2022〕663号)、《关于印发〈农贸市场复商复市疫情防控工作提示〉的通知》(沪肺炎防控办〔2022〕775号)、市商务委《农贸市场复商复市疫情防控工作提示(2022年7月1日起)》精神,从7月1日起,为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有力有序推进本市农贸市场(含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菜市场)复商复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主副食品市场供应。鼓励菜市场线上订、线下送或消费者自提,有条件的菜市场逐步恢复线下营业。
疫情防控“一市场一方案”
市商务委指出,上海农贸市场应在完成场地清理、环境消杀评估和安全检查等准备工作基础上,优化经营方式、优化场地布局、优化作业流程,制定复市疫情防控“一市场一方案”,包括场地分区布局图、工作推进时间表、复市返岗人员名单等,并报所在区相关部门审核。
农贸市场应建立管理人员、经营人员、搬运人员、服务人员(以下简称“农贸市场人员”)信息库,动态更新。各区(街镇)要建立农贸市场人员核酸检测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对接区大数据中心,每日对农贸市场人员核酸检测情况进行滚动监测,异常情况及时预警。农贸市场人员每日进行1次核酸检测。如其他重点岗位人员另有规定的,按规定进行检测。农贸市场新返岗人员须凭48小时内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岗。批发市场对市场人员进行分类管理,对符合条件的人员按照相关规定实施点对点通行。菜市场人员按照相关规定实施点对点通行。7月15日之后,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另行规定。在岗人员规范佩戴口罩,根据需要戴手套,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可预防性服用中药。批发市场人员按岗位风险等级穿防护服。
农贸市场应划设进出通道,做好人员分流。设置“场所码”或健康核验一体机“数字哨兵”,做到全覆盖布设、全覆盖使用。要求所有进入农贸市场人员规范落实个人防护,全程规范佩戴口罩,扫“场所码”或“数字哨兵”(所有人员进入批发市场须持有“健康码”绿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顾客进入菜市场须持有“健康码”绿码和72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配合测量体温且无异常(<37.3℃)后方可入场,确保人员信息可查询、可追踪。批发市场还要按分区划块设置“场所码”。批发市场须登记入场车辆,司乘人员、采购人员与批发市场人员分类管理,有明显标识区分。
农贸市场应在恢复经营前,按照《农贸集市预防性消毒技术要点》等相关文件对场所环境开展一次全面的预防性消毒,对重点区域逐一开展消毒,做到不留死角、应消尽消。恢复经营后,应每日至少两次做好环境卫生和清洁消毒,强化市场内公共厕所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制定应急预案与分区管理
农贸市场应制定应急预案,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加强应急演练,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批发市场应划小单元,实施分区管理,包括交易区、仓储区、停车区、办公区、住宿区等。交易区分片管理,包括入场查验区、交易服务区、核心交易区。同时,设立应急交易区,合理布设监控设备。鼓励发展会员制,会员预约下单,非会员在交易服务区看样订货;鼓励错时错峰开展交易。暂停零售业务。采购商有序进入批发市场,按指定线路进入交易区,保持安全距离开展交易,鼓励开展无接触交易。批发市场通过技防、人防加强交易区管理。
菜场实行错峰、限流有序入场
鼓励菜市场线上订、线下送或消费者自提,有条件的菜市场逐步恢复线下营业。鼓励菜市场集中采购货源,以设摊形式开展经营的菜市场适当提高开摊率,顾客实行错峰、限流有序入场。
顾客进入菜市场要保持社交距离。对于不使用或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可通过登记身份证、手机号等信息或同行家庭成员出示“亲属随申码”进入菜市场,菜市场要做好人工服务引导。对于持有“健康码”绿码,但没有72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无法进入菜市场的顾客,鼓励提供无接触式代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