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办上海建桥职业技术学院”到“上海建桥学院”,从“专科层次学历教育的高职院校”到“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建校25年来,上海建桥学院工会充分发挥“维护、服务、教育、建设”职能,用行动证明:唯有以“家”筑桥、以爱育人,方能凝聚人心,铸就现代高等教育事业。诚如校长朱瑞庭所说:“模范职工之家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缩影。我们用‘小家庭’的温暖凝聚‘大集体’的力量,展现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担当。”
民主管理之家:
畅通学校民主管理路径
提到学校民主管理,就不得不提学校每年按期召开的教代会。《上海建桥学院章程》《上海建桥学院教代会实施细则》明确,学校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形式,实行民主管理,开展民主监督,保障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让教代会成为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平台。
自2011年来,在建桥学院内,凡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全部通过教代会无记名投票表决。继《工资改革方案》在教代会上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通过后,《工资结构调整方案》《增加工资实施细则》《年金方案》《上海建桥学院集体合同》《临港限价房申请积分排序方案》等皆由教代会票决。“教职工工资收入逐年增加。”在《上海建桥学院2022年集体合同》中,一条调整的内容引起教职工代表的讨论。“在之前的集体合同中,写的都是‘逐步’。考虑到学校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以及教职工的待遇保障需求,2022年学校决定将这一条款改成‘逐年’。”校工会主席夏雨说,一字之差,体现的是学校在“集体协商”中的以“教师为本”的理念和不敷衍、不虚化的务实态度,更体现了校工会对每一名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高度重视和维护。
创新教代会形式与内涵,成为上海首家以教代会通过工资改革方案的民办高校;成为为数不多的女教工生育享受“双薪”的单位;在上海民办高校中率先成立党委,校党委、董事会、校行政、监事会、教代会“五位一体”的治理体系健全……作为2020年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上海建桥学院在校务公开民主管理中,充分发挥民办机制作用,畅通学校民主管理路径,紧紧依靠广大教职工办学,有力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习之家:
助力打造教师人才蓄水池
“老师们,咱们今天画的是国画葡萄。先来看看它的脉络是如何形成的……”中午时分,在教育学院三楼教室内,十余名教职工围着一名艺术老师,正在请教国画的技法。“这是我们校工会开设的教工文化艺术午间课堂。”一旁负责日常管理的通识教育学院副院长马莹介绍道。为了增强工会工作的内涵建设,拓宽教职工知识视野,滋养教职工的文化素养,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同时增加学校文化艺术氛围,校工会依托教育学院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于2024年打造了别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午间课堂项目,深受教职工的热爱和追捧。
在“开班”时间方面,校工会征求了教职工的时间,选择每天中午11:35至12:35,充实大家的午休时光。而在课程设置方面,也通过投票、问卷等方式,听取教职工意见,开设了形体训练、声乐与歌剧入门、合唱、国画、油画、书法等多种课程,满足大家的多样需求,为教职工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和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学校教师育德育人的能力在“学习之家”中得到长足的进步。在建桥的校园里,有一支“明星教师”团队,他们经由学院推荐、学生评选、学校综评等环节选拔而出,他们就是“我心中的好老师”。“很自豪被同学们选为心中好老师。自己虽未立于讲台传递知识,但始终通过日常关怀与课业指导,着力培养学生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指导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在岗位上坚守‘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立足辅导员岗位,商学院辅导员陈传宝多年来认真完成自己的每一份工作,心系每一名同学,关注他们的生活与成长。“我们还有‘匠心典范’的评选,鼓励和宣传教职工在教育教学、产教融合、科研实践等方面专注持恒、追求卓越。这两个品牌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能力水平的提升。”夏雨表示,校工会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以身边优秀教师为榜样,在学校打造建桥教师人才蓄水池工程上添砖加瓦。近年来,学校获评全国优秀教师1名、上海市劳模2名、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3名、上海市三八红旗手2名、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1名、上海市优秀党务工作者1名、上海市宝钢教育奖4名、上海市育才奖5名,在各类市级及以上教学竞赛中获奖214人次。
服务之家:
为教职工办实事
这边教育学院的教室里,教职工泼墨挥毫;而在另一边学校南食堂三楼的职工之家,教职工们或喝着咖啡闲聊,或在里间的健身房里挥汗如雨,享受着他们的闲暇时间。“这里也是校工会近年根据教职工代表提案改造的。”校工会副主席潘秀玲说道。2022年初,校工会办公室及职工之家整体搬迁到南食堂三楼,随后根据教职工代表的提案和校工会委员们的建议,将职工之家装点成温馨咖吧,还配备了厨房灶台。再往里走,一个适用教职工们日常排练、健身的空间呈现在眼前,俨然是一个小型的职工文体园地。
而在各个二级学院内,职工之家、妈咪小屋等服务阵地也根据不同的学院特色而建。在建桥,共有14家二级工会“教工小家”、14家“妈咪小屋”。例如在商学院内,作为上海市模范小家,这里的“教工之家”里放置了按摩椅、咖啡壶、小型音响等设备,一旁墙上张贴了教职工自己画的画作,让人倍感温馨。
除实体阵地建设外,校工会考虑到教职工们的健康需求,构建了“3+1”的补充医疗保障体系,优选了浦东、浦西2个体检点,常态化组织每年教职工疗休养活动,以多重健康保障机制为教职工幸福指数注入稳定增量。
为单身教工搭建交友平台、帮助教职工购买临港商品房、协助安排教职工子女入学入园……“校党委将进一步鼓励、支持工会加强“职工之家”建设,推广模范经验。”学校党委书记杨伟人表示,通过各方协同努力,让更多教职工在“家”的氛围中成长成才,共同书写建桥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