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东政法大学青春版原创话剧《立场》连演3场,这是该剧升级更名后在上海首演。本次活动是上海高校法治文化育人联盟推进大中小学法治文化教育一体化的举措之一。
《立场》将中国共产党法治建设的创始人之一、新中国法学教育的开拓者雷经天的故事搬上话剧舞台,以雷经天审断“黄克功案”的经历为主线,通过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课堂中现代的眼光回溯历史,展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法治建设的历史,展示以“人民为中心”的革命法治传统,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老百姓订立一个新的契约、一个人人平等的契约故事。
话剧以首创沉浸式课程形式深入校园,通过“讲台-舞台-讲台”方式呈现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法治实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土地里长出来的法”。据介绍,华政积极推进课程教学和话剧展演,探索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通的路径,将党史教育、校史教育、法治教育和新生入学教育高度融合。课程中,学生参观校史馆和雷经天专题展,到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旧址等地实践调研,围读剧本、观摩演出和实训排演,深刻体会剧中人物的情感发展,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法治初心和不平凡的法治建设历程。
作为上海高校法治文化育人联盟年度活动,18家联盟成员高校师生代表与华政2024级新生、华东政法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和华东政法大学附属松江高级中学的200余名师生,以及闵行区和青浦区的中小学师生代表一同观看演出,大中小学共上一堂法治教育课。
“《立场》讨论了法理与人情的关系,无论何时法律都不应该向特权让步。雷经天等剧中人物对于‘廉洁’‘明辨’的坚守,也激发了我学习法律的热情,使我拥有了日后从事法律行业的兴趣。“华东政法大学附属松江高级中学钱辰说。
本次活动是上海高校法治文化育人联盟推进大中小学法治文化教育一体化的举措之一。据悉,今年暑期,联盟还完成了“红色法治记忆拼图”社会实践活动,成员追随先烈足迹,深入革命老区,感受法治文化熏陶,开展集体备课,共上一堂法治文化好课。
头图为话剧《立场》演出现场。校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