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华师大举办多学科对话论坛

聚焦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华师大举办多学科对话论坛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郭娜 2022-07-17 18:11

以“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多学科对话”为主题的华东师范大学交叉融合发展论坛举行。

为深入推动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从多学科、跨学科视角探索中国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的概念发展、理论框架与培养路径,7月16日,以“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多学科对话”为主题的华东师范大学交叉融合发展论坛举行。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教授指出,社会与情感能力已经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即从经验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到应用,积极运用社会与情感能力的研究推动教育实践。


袁振国提出了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培养路径,要积极推动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培养进入整个课程体系,在学科教学、教师培训过程中贯穿社会与情感能力的意识与内容。要有教程,即要有教材和教法,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对教师的培养,使教师成为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的行家里手。要关注社团活动对学生的影响,通过游戏活动有意地培养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这是孩子享受美好人生的基础。


OECD教育与技能司创新和测量发展部负责人TiaLoukkola女士呈现了第一轮国际测评的结果,强调对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关注不仅仅在于子能力本身,更要关注子能力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名誉院长周晓林教授,聚焦于“感恩/感激”这一具体的社会与情感能力进行了讲解。他强调,感激情绪不但有利于社群协作,也有利于个人幸福感提升,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感激情绪训练,借此提出感激不但是可以被培养的,也要注意其培养需要以“知行合一”的方式开展。


“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学科语言,为我们研究社会与情感能力提供了非常耳目一新的命题,从不同角度解读了常见概念,差异性认识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广泛的启示。”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中心主任、教育学系主任黄忠敬教授从政策、学校、教师和社会角度对社会与情感能力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政策方面,社会与情感能力应在教育政策发展上居于优先地位;学校不仅仅应被当作培养认知的场所,也应该是培养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场所。此外,教师要给予学生情感支持,打造有温度的课堂,应举社会多方力量,形成培养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共同体。


责任编辑:叶赟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