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护眼第一课》助力亚运开启“运动模式”,带领青少年探索“睛”彩世界

《开学护眼第一课》助力亚运开启“运动模式”,带领青少年探索“睛”彩世界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吴泽顺 2023-09-10 15:03

通过专家与奥运冠军的呼吁,号召青少年儿童保护眼健康。

9月9日晚,以“爱上运动,炬目明眸”为主题的2023年《开学护眼第一课》科普直播节目于全网播出,作为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第五届“市民健康科普宣传周”和“医院开放日”的首场活动,累计观看量294.5万人次。


直播中,东方卫视主持人雷小雪、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学生任可熠,与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主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邹海东教授,东台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主任单冬炜,一起详细讨论了如何爱眼护眼。


户外骑行 射击飞碟

奥运冠军打响“动员令”


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在即,今年的《开学护眼第一课》特邀党的二十大代表、自行车奥运冠军钟天使,全国政协委员、射击奥运冠军陶璐娜,介绍骑行、射击运动对视力保护的促进作用。


奥运冠军钟天使。主办方 供图


浦东新区惠南镇海沈村是钟天使的家乡。她透露,在风光如画的大自然中骑行,自己的情绪和身体都会恢复到最佳状态。同时,这项运动也有利于保护视力。


据介绍,骑行可以减少青少年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长,骑行时双眼不仅要注视前方,还要经常环顾左右,眼球的转动频率高于日常,有利于眼部毛细血管的微循环。第34届上海旅游节即将到来,钟天使号召同学们在初秋骑行,打卡旅游景点和红色地标,放松身心的同时保护视力。


在静安区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来自上海各区的青少年正反复练习射击动作。多名学生表示,接触射击运动以来,视力一直保持稳定。陶璐娜介绍,亚运会中的射击大项包括气步枪、气手枪、户外飞碟等,最远射击距离超过70米。运动员的视力要收放自如,有利于晶状体的调节。因此,射击不仅可以培养专注度,对视力保护也有益处。


信息化手段 全覆盖筛查

市眼防多措护航学生眼健康


近年来,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积极落实全市中小学视力筛查、屈光发育档案建档等举措,在近视防控中取得了实效。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党委书记、执行院长高玮介绍,目前,中心每年组织全市眼防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全市中小学校170多万名儿童青少年开展全覆盖筛查,根据最新的筛查数据,目前全市儿童青少年中最常见的眼病主要还是近视、散光等屈光不正,在试点筛查的儿童中还发现了一些早期病变,提示要关口前移,关注眼底健康问题。


近年来,为了能够最大程度提高筛查建档效率和质量,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还联合合作研发智能化筛查设备,目前已经完成自主研发的设备包括自主检查视力表、自动电脑验光仪和眼轴测量仪。这些智能设备可以不依赖专业人员,由学生自主组织完成检查,非常快速便捷,这些智能设备已经陆续在各区的学校配置,并陆续引入其他地区,形成了特色鲜明、高质高效的近视防控“上海模式”。


提倡“目”浴阳光

减缓近视发生速度


在《开学护眼第一课》中,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主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邹海东介绍,近视不可逆,日间的户外活动可让孩子“目”浴阳光,分泌多巴胺,减缓近视发生速度。并且,动静结合不仅不会让孩子的成绩下降,反而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他建议,青少年儿童每天至少要进行2小时以上的日间户外运动。


讲课专家邹海东。主办方 供图


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眼科负责人、东台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主任单冬炜则表示,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排球、长跑等远距离视物的运动,有利于近视防控。其实,只要身处户外阳光环境中,即便不做任何运动,也能有效预防近视。但过强的阳光也会带来伤害,可能造成白内障和视网膜病变等问题,建议户外活动避开正午12点-14点。


《开学护眼第一课》为科普周拉开了良好的序幕。同一时间,在医院开幕式活动上,由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专家和专业戏剧团队编排的儿童护眼科普舞台剧《眼睛逃跑计划》,为马桥镇的学生及家长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视觉体验和科普盛宴;活动现场还举行了“医教结合、共促健康校园”签约仪式,积极响应国家深化医教协同的政策要求,进一步促进医校共谋共建。


头图为《开学护眼第一课》节目现场。主办方 供图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