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驻守世界最高国门的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与喀什大学两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生们日前同上一堂主题为“爱国:新时代青年的接力”的“大思政课”,开展一场跨越5000公里的对话。
这堂“大思政课”中,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罗国辉首先通过古往今来的事例,从何为爱国、为什么要爱国、怎样爱国三个方面系统讲解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内涵,以及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体现与责任担当。
随后,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许科龙波结合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人为国戍边的英雄事迹,以及红其拉甫边检站前哨班的感人视频,讲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爱国主义的行动基础,强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在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警官张凤梓的讲述中,结合了红站的历史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一代代红其拉甫人的坚守换来祖国国门边境的和平稳定,并表示自己在移民管理这个崇高事业中因守卫国家安全而感到自豪。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法专业学生阿依娜孜说:“听了张警官的讲述,我特别想感谢每一位驻守边疆的移民管理警察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我们也应当将自己的理想抱负与祖国和人民的未来命运联系在一起,在未来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回馈社会,报效祖国。”
下课后,没有来得及发言的两校同学,在小卡片上书写自己的心声,表示未来要自觉担当使命,努力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这些小卡片将会邮寄给红其拉甫边检站民警们。
记者了解到,此次沪喀两校三地同上一堂“大思政课”,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与喀什大学两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继今年6月挂牌共建“实践育人基地”后,深入挖掘各方所蕴含的“大思政课”丰富资源、进一步拓展大思政课平台的又一次深入尝试。未来,三方将继续共商共建共享,深入推进大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出积极贡献。
头图为思政课现场。校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