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真菌或诱导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促进肺癌发展

最新研究:真菌或诱导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促进肺癌发展

来源:劳动观察

2023-09-24 18:44

本次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创新团队等项目资助。

近日,国际顶尖肿瘤学期刊Cancer Cell(《癌细胞》 IF=50.3)在线发表一项研究成果,首次阐明真菌促进肺癌发展的分子机制。


该研究成果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单细胞组学与疾病研究中心/肿瘤系统医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王慧/刘宁宁联合团队发布。联合团队从肿瘤组织内分离并鉴定出一株促进肺癌发展的真菌菌株—聚多曲霉,通过整合深度宏基因组学、培养组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等多组学技术,解析了肺腺癌患者不同组织部位内的真菌微生物组的种类与分布特征,阐明瘤内真菌聚多曲霉通过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诱导肿瘤免疫抑制的微环境,最终促进肺癌发展的机制,同时证实聚多曲霉在肿瘤内的富集与肺癌患者的较差预后密切相关。


近年来,“多形态微生物组”被列为癌症的新标志物,促进了人类对癌症认知的重大突破。肿瘤内微生物组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对癌症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肿瘤内微生物研究为癌症的诊断、筛查和治疗提供了崭新的视角。然而,人们对瘤内微生物组的异质性、潜在来源和富集,以及癌症恶化等关键问题了解甚微。探讨肿瘤内四界微生物组在癌症的发病和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健康价值,将为制定中国人群癌症的精准筛查与防治策略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该研究具有重大的公共卫生、疾病筛查和肺癌精准治疗意义。在公众健康领域,该发现为肺癌的早筛提供了新型真菌标志物;在疾病治疗领域,在菌株水平精准靶向真菌可以促进免疫杀伤,从而抑制肺癌的恶化进展,该项研究成果将极大推动基于靶向真菌的肺癌个体化靶向-免疫治疗新策略,填补真菌和肺癌分子机制研究方面的空白。


本研究以上海交大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与中科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为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单位。刘宁宁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同济大学医学院易呈祥博士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卫璐琦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王慧教授、刘宁宁研究员、张鹏教授和陈昌斌研究员。


头图为研究机理图。上海交大医学院供图


通讯员:童宽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