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生产总值达到4.72万亿元,增长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3%,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3%,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4.5%。2024年,上海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新一年的目标设定科学合理、催人奋进。在聆听了龚正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后,代表们纷纷落笔,在政府工作报告上重点圈出2024年的新目标、新任务。
热词①: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
——今年要加快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推动4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附属空间对社会开放共享。
上海市人大代表、曹杨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许春辉。劳动报记者叶佳琦 摄影
市人大代表、曹杨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许春辉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干货满满、精彩纷呈。“作为一名来自基层一线的代表,报告中提及的‘持续推进基层减负增能’令我体会最深。通过减负,我们居民区同志更多的精力得到了释放;通过赋能,他们开展工作将有更多的抓手,能够走家串户,为老百姓办实事。”许春辉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有一篇章提出要加快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对此,许春辉表示,这份“任务书”高位谋划、使人奋斗。
“曹杨新村街道是全市首批试点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街道之一,从1.0、2.0版的生活圈做起,我们不断创新,对服务点位提质增效。”许春辉举例称,2023年,曹杨首次开放宝宝屋,主要是面向学龄前的孩子。今年,宝宝屋升级成了“社区带娃”服务的2.0版本,不仅能让父母“托”得放心,也能引导他们在“育”上下功夫。“我们会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专业、科学、多元的育儿指导服务,为辖区内的家庭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许春辉表示。
他透露,新的一年,曹杨新村街道将继续围绕老百姓的需求对15分钟社区生活圈进行提升改造,争取打造“曹杨样板”,为全上海建设15分钟社区生活圈提供经验。
热词②:优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环境
——上海将聚焦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实施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150项任务措施;上海将优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环境,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
上海市人大代表、自然堂集团公共事务总经理陈娟玲。劳动报记者郭娜 摄影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优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环境,我非常赞同,也感同身受。”上海市人大代表、自然堂集团公共事务总经理陈娟玲指出,上海是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优化营商环境对于上海的发展至关重要。它有助于推动上海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是吸引外资和促进内部经济发展的关键。
作为来自企业界的代表,陈娟玲认为优化营商环境有三点非常重要。“第一,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真正为企业服务,必须深入基层听取民声,了解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及时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便捷企业各类手续的办理。”陈娟玲认为,政府还要持续进行数字化转型,完善一网通办等数字化服务平台,加强数据共享和开放,提高企业办事的效率。
此外,要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为企业专注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鼓励企业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热词③:就业
——精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
上海市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教授林和春。劳动报记者叶佳琦 摄影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精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作为一名来自高校的代表,我非常认同。”市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教授林和春说。他特别指出,要形成多方合力,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加大就业困难人员托底安置。
“我举个例子,在高校毕业生中,有一小部分是视障人士。视障盲童要考上大学,要付出很多艰辛和汗水,要顺利完成学业,还要克服许多常人无法遇到的困难。然而,他们的就业却存在着就业质量不高、就业报酬较低、就业歧视等困难。”
林和春说,现在,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和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三所高校可招收和培养视障大学生。但他调研发现,相对其他肢残、听说残等群体,视觉障碍大学生的就业面更加窄。“我们既要关注‘大多数’求职者,也不能忽略‘小数’。”林和春说,这次两会上,他还会提出建议:希望可以通过强化“一对一”精准服务,多渠道拓展困难群体的就业。同时,引导高校和企业合作,开展一些针对视障学生的定向实习项目,让视障学生能够在特定领域获得专业技能。
热词④:民生福祉
——2024年,上海将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3000台,完善加装电梯长效管理机制。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室内环境净化行业协会秘书长王芳。受访者供图
“看了政府报告,要为上海市政府点赞,深入践行‘人民建议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为市民百姓做了很多实事。”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室内环境净化行业协会秘书长王芳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个数据,那就是“2024年上海将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3000台”,这让她很兴奋。
“我一直在关注着加装电梯问题。”王芳告诉记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完善加装电梯长效管理机制”,她十分赞同。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她提交了一篇《关于提高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管理的建议》。
“2023年上海完成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任务,加梯成效显著。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出现了一些安全管理,运营维护、资金筹措等问题。”王芳表示,目前参与老旧小区电梯加装的代建方(或总承包方)总计超过380多家,数量超过上海的电梯生产企业总数。
“加装电梯工程特点决定了施工中施工单位需要具备土建、结构、电梯安装维护等技术要求,但目前存在对代建工程公司资质审核不严问题,为加装电梯后长期使用埋下安全隐患。”王芳代表表示,随着大量民营、小微电梯品牌进入市场,这些小微企业是否能长期存在、为电梯20年甚至50年安全运行提供配件,电梯日常维护保养的责任主体、资金来源等都需要在建设初期就谋篇布局。
“因此,我建议要优化政府加装电梯考核指标,不单纯以完成加装电梯数量为考核指标,细化指标,将电梯全生命周期的安全建设、安全使用和运行维护等作为考核指标。”王芳说,同时要加强对代建方的资质审核,做好加装电梯运行维护保障工作。
头图来源: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