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第十三届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颁奖典礼举行,表彰为上海科普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上海市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获评上海科普杰出人物奖。
据悉,本次活动于2024年6月12日正式启动申报,在半年不到的时间里,收到了533个申报项目,较去年增长了4.1%,再次刷新了申报记录。最终评选出了包括提名奖在内的122个奖项,获奖率为22.89%。
本年度获奖项目呈现出多个显著特点,充分展示了上海科普事业的多元化和深入发展。
一是院士专家以身作则,引领科普新风尚。葛均波院士和张杰院士荣获上海科普杰出人物奖,他们不仅在各自的科研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还积极投身于科普教育事业,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公众传递科学知识,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青年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成为科普事业的新生力量。青少年获奖项目比例达到37.5%,创下历年新高。获奖项目不仅涵盖传统科学和新兴科技领域,还密切关注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等热点问题,充分展示了青少年科技爱好者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是健康科普项目备受关注,满足公众健康需求。这些项目覆盖了营养、运动、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以多元化的形式为公众提供了丰富的健康知识,助力健康中国行动和健康上海行动的深入推进。
颁奖典礼上,获奖代表们纷纷发表了获奖感言,表达了对科普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追求。他们表示,将珍惜这份荣誉,继续努力为科普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他们也呼吁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和支持科普工作,共同推动科普教育的深入发展。
随着量子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飞速度发展,新技术、新范式、新业态对科普工作的需求正在持续扩大,科普创新的广度、深度、温度、宽度、转换度等方面的要求更高,因此,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将在2025年设立专项奖励,鼓励脑科学与脑机接口等关键领域做出突出贡献、并致力于将前沿技术科普化的项目和人才。
头图为活动现场。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