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服务社区、艺术介入社会!专家学者共谈未来哲学、社会与行动的意义

艺术服务社区、艺术介入社会!专家学者共谈未来哲学、社会与行动的意义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卫朋 2023-03-08 15:46

美术馆也会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发展,在人们不断变化的理解和期待中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2023年3月7日下午,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上海美术学院、上海美术馆学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主题为“艺术社区与未来哲学:人、社会与行动的意义”的论坛,讨论艺术社区如何使人与社会产生精神深层次的互动。


本次论坛分为两场,通过主题分享与对谈的形式进行。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副馆长、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马琳介绍:“本次论坛场地选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前厅,同时也是‘2022风自海上——蝶变宝武与艺术社区场域’展览现场,把论坛特别设在公共的空间是因为我们非常希望论坛、公教活动都是参与式的,我们希望能为来到中华艺术宫的观众朋友们打造一个与专家们进行交流的开放的公共空间。”


(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王南溟)


论坛学术主持由社区枢纽站创建人、批评家、策展人王南溟担任。王南溟表示,2018年社区枢纽站成立之后,就试图建立一个专家平台,使各个学科的专家都能在这个平台里面从事志愿工作,在社区里面建立广泛联系,本次论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亮出艺术在社区里的思想底色。


特别演讲嘉宾,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教授孙周兴深入浅出地阐释“未来艺术”概念的前生今世,并且试图对“未来艺术”的可能意义做出初步探测。孙教授认为,在技术加速进展的普遍智能时代,博伊斯的“扩展的艺术概念”需要再扩展,形成更完全和更有力的艺术策略。孙教授强调:“艺术是你的活动,是你的参与,是你的革命,是你的思想,是你的创造,每个人都是,艺术是每个人的。”


(论坛现场)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李秀勤在雕塑创作方面学术与实践经验丰富,她围绕作品“塑”——从视障者雕塑《一个有病的腰》发表演讲。李秀勤教授表示,艺术属于全人类,艺术不会抛弃任何人,这组以特殊方式“塑”的作品,在塑造着艺术的多元景观,塑造着塑造者和艺术自身,使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精神深层次地情感互动。


(蝶变宝武与艺术社区场域部分展览)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所教授耿敬就《“艺术社区”课程如何成为中华艺术宫的展品》主题展开分享。耿敬教授认为:“艺术社区,一直以来是我们进行实际探索的工作,是艺术与社会双向奔赴的一个趋势,是艺术服务社区、艺术介入社会等实践之后,一种‘当社区成为作品’的社区生活‘艺术化’的新探索。”


张家港市美术馆馆长温虹曾多次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教育学课题组,在人文社科领域深耕多年。温虹馆长对涉及美术馆特殊群体与社区项目的四个中外案例进行对比,深入分析新时代要求下地方美术馆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的中国式探索。在温虹馆长看来,与其他类型的博物馆一样,美术馆也会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发展,在人们不断变化的理解和期待中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这种特征可以通过不同时期的博物馆定义来体现。


(部分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摄 影:王卫朋

责任编辑:胡玉荣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