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人都读书、爱书,却鲜少有人了解,曾经和现在出版行业,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存在?而身陷其中的出版界知识分子,在时代中历经沉浮,面临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挑战,他们精神深处又有着怎样的复杂情感?作家孙颙作为曾经的出版社社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把这一切写进小说《风眼》,今年5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在本届上海书展再度引发了读者的广泛关注。
小说《风眼》集中讲述了上海一家大型出版社的一套经济常识丛书,遭上级领导严厉批评而产生风波的故事,呈现出时代转型时的众声喧哗,勾画出知识分子的气节与精神。小说不仅拓展了出版界知识分子小说的思想深度和生活广度,呈现出丰满而庞杂的编辑内心、精彩纷呈的出版业生态,以令人惊骇的观察力,捕捉到了知识分子精神深处的图景。
小说中,因这套书出版所起的轩然大波,让一批知识分子在狂风暴雨中面临抉择、经受考验,而真正的探索和坚守,才是暴风中的“风眼”,平静却扣人心弦之所在。孙颙亲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出版历程,有着对出版业风云变幻的体验与洞悉,以甘苦自知的体贴文字,心思细密地描摹了在这样的时代大环境下出版人的心境与生态。
昨天下午,孙颙现身上海书展中心活动区,与上海文艺出版社副社长李伟长一起,畅谈对于出版行业发展的真知灼见,揭秘出版业台前幕后的风云往事。他们共同分享了各自关于出版业台前幕后的鲜活记忆,深刻剖析了出版界知识分子的庞杂内心,并结合当下时代背景,对出版行业的未来发展作出预测和展望,表达了出版人对这一行业的热情与坚定求索的决心。
谈到近年来上海书展的变化,孙颙表示:“外面没有变化,展览中心还是以往的样子,真正的变化在于人们的内心。我们大家觉得书真的是好东西。其他的东西多了会腻,让你吃最好的东西,连吃三五顿会腻。我多年的经验,每天晚上枕头边上有一本好书,从来没有腻过。所以,书是好东西,书展是件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