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温津贴,年年有人提,但呼吁了多年却至今没有落地。自去年底以来,连续三波创纪录寒潮袭击上海,户外劳动者一个个顶风冒雪坚守岗位的身影打动人心,也让很多人深切感受到重提旧事的必要性:关爱一线劳动者要雪中送炭,低温津贴就是寒冬中的一抹暖意!
低温津贴,贴的不只是钱,而是企业对员工的关心。然而,合理的津贴标准是多少?低温天气作业范围、适用人群有哪些?谁来落实?谁来监督?这些问题还有待相关部门一一落实。从“纸面福利”到真金白银,当下亟须法律法规从制度保障层面予以设计。
如何发放低温津贴?高温津贴的做法值得参照。上海一般高温费发放标准是10元一天,按天发放补贴;考虑到企业用工成本趋高、压力颇大,一下子全面铺开难度太大,不妨从部分重点行业、大型企业开始试点,待成熟后再继续推进。
即使低温津贴还没到位,企业对员工的关心决不能缺位。就算自己钱袋子紧,姜汤热茶、大衣手套总能为户外一线员工备好吧?天越冷,越要捂暖员工的心。
劳动光荣,劳动者令人尊敬。在这个崇尚劳动精神的时代,关心关爱劳动者需要的是切切实实的“干货”。无论是姜茶暖宝宝还是低温津贴,都是一个社会对劳动者关爱的“测温仪”。落实低温津贴,考验的是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的“温暖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