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让家长喜忧参半:我的孩子该去哪儿?上海将推动公办初中开设校内课后服务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郭娜 发布时间:2021-07-29 12:38

摘要: “双减”政策是从党之大计、国之大计角度作出的重大安排。

“双减”政策已经公布几天,但是话题热度依然很高,成为家长群、朋友圈讨论的焦点。劳动报记者采访后发现,家长在渴望政策为教育“内卷”刹车的同时,不免也有些新的担忧。


“鸡娃”家长担心:团课、私教会不会盛行?


“对于国家出台的‘双减’政策,我双手支持。抢跑、培训这几年,身心俱疲、钱包空空,真的累了。”家长傅女士这几天心情犹如过山车,一会儿高兴又一会儿焦虑起来。


高兴的是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不仅提出要整顿畸形的教育培训行业,还要给学生减负,给家长减负,这一揽子计划让傅女士充满希望。


“如果孩子在学校学得好,我们家长其实也不想给报班。”除了兴趣班,傅女士给孩子报了语文和数学两门学科培训。“有时候看孩子小小身体背着大书包,转战各个机构,也会心疼,会反思,这样是不是有必要,但是又担心一松懈,就跑不动了。”“如果政策真的能落实,全社会一起给孩子和家长松松绑,心态调整好,我觉得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大事!”


担忧随之而来。“有人愿意刹车,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停下来。”傅女士告诉记者,有些家长会私下团课,找名师专门辅导。“会不会之后有些老师从机构跳出来,来开私下的辅导班?”想到这,傅女士又焦虑了。“培训班的价格昂贵,但私教更贵……而且私教团课的保障性更差。”“希望能有政策细则,堵住可能出现的漏洞。”傅女士说。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钟秉林说:“只有学校教育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群众才能不给孩子报班培训。”


记者注意到,在此次“双减”政策中也专门提出了要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比如,要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方面,提出要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学校要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积极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帮助学生做好入学准备,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


此外,“双减”政策还提出要深化高中招生改革。要求各地积极完善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依据不同科目特点,完善考试方式和成绩呈现方式。坚持以学定考,进一步提升中考命题质量,防止偏题、怪题、超过课程标准的难题。


逐步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杜绝违规招生、恶性竞争。


双职工家庭也烦恼:不上培训班谁来管孩子?


程先生和妻子是双职工家庭,面对四年级的儿子,他经常“愁到头秃”。程先生告诉记者,他和妻子都非常忙,经常周末也要加班或者出差。“孩子成绩中游,寒暑假和周末都排了课和兴趣班,报这些班就是想让老师盯着他学习,让孩子有地方去,不然就在家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


程先生说,看到“双减”政策中提出“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这一条时,他有点发愁,以后寒暑假和周末孩子能去哪儿呢?


程先生的烦恼其实是很多家长尤其是双职工家庭的烦恼。在此次“双减”政策中,提出要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事实上,2021年上海已经将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纳入“民心工程”,目前已经实现了公办民办小学100%开展校内课后服务,约78%的小学在校生接受校内课后免费看护服务。


对于双职工关于寒暑假孩子无处可去的问题,除了“爱心暑托班”,上海一些中小学在今年暑假开始探索“暑期托管”。比如,黄浦区卢湾三中心小学就推出了“童心部落”成长营,共设3期,每期2周,开设了足球、篮球、舞蹈、绘画等近20门趣味课程,由本校老师和大学生志愿者负责管理。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学教授杨东平指出,培训班为很多家庭分担了看护压力,喊停培训班之后,政府、学校和社会要承担更大责任。“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组织都需要共同帮助我们学生安排设计有价值、有意义的活动,帮助孩子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职业生活,协调学生进入各种职业场所参观实习、做调查等。”此外,杨东平认为家长也要转变观念,把这当作培养孩子自主能力的好机会,学生也要学习自我管理。


在此次“双减”政策发布之后,教育部也呼吁社会发挥各方面资源,为学生开拓视野、全面发展、实践锻炼提供重要平台。比如,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博物馆等各级各类校外活动场所,要坚持公益性原则,增加开放时间,特别是下午三点半之后、周末、寒暑假等,要向中小学生开放。另外,可以探索社区教育服务,社区要建设学生活动中心,为学生在课后时间参与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志愿服务提供活动场所。


上海:将推动公办初中开设校内课后服务


此次“双减”政策备受社会关注,作为试点城市之一的上海将会有哪些举措?


在教育部开设的“‘双减’在行动”专题中,上海市教委主任王平近日撰文指出,上海将全面提升学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质量,包括提高课堂质量、提高学校作业效能、提高校内课后服务质量。


在课后服务方面,在全覆盖实施小学阶段校内课后服务基础上,推动公办初中开设校内课后服务;探索建立利用双休日举办校内体育赛事、文艺展演、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活动机制;


鼓励街道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社区创新屋、综合实践基地等轮流向学生开放,架构学生课后德育实践活动多元化平台;


动员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等全市场馆资源,在双休日免费或优惠向学生开放;


指导各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少科站和乡村(城市)学校少年宫双休日全部开放。


在减轻校外负担方面,王平表示,上海将从三个方面强化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


一是实施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专项行动,以查促建、以查促发展,多角度、多举措促进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发展。


二是完善配套制度。制定出台《上海市民办培训机构设立与管理实施办法》、《上海市培训机构培训资金管理规定》、《上海市民办培训市场信用管理办法》、培训机构分类设置标准等规章制度,探索推进地方立法和市政府规章制定。


三是构建共治机制。成立校外培训机构行业协会,发挥协会在行业自律、行业互助等方面的作用;依托教育、财务、法律等专业机构力量,构建形成社会共治机制。

责任编辑:李蓓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