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回声|“螺蛳壳”里做出数字便民大文章!上海300个电话亭能刷脸叫车、手机充电,还能挂号

岁末回声|“螺蛳壳”里做出数字便民大文章!上海300个电话亭能刷脸叫车、手机充电,还能挂号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陈宁 2023-12-07 17:51

又一个岁末如约而至。这是迎难而上的一年,城市的拼搏、人的奔跑,记录是最好的纪念与鼓劲。

2023回声·上海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盛雪锋——


“如何满足数字时代的多人群多维度需求,是人民城市建设的一道必答题。”


“我家附近有布点吗?”“能够实现什么功能呢?”“要不要收费呀?”......在位于杨浦区淞沪路街头的数字公话亭旁,谢叔叔和吴阿姨顶着花白头发的脑袋,正凑在一起研究着这个新奇的电话亭。


今年以来,很多上海市民发现原先马路边的公共电话亭,有不少已经改头换面,不仅外形时尚靓丽,亭内的服务也增加了不少。据了解,这是作为“数字伙伴计划”重要支撑单位,上海电信聚焦街道实际场景,将传统电话亭改造成的Hello老友亭“无人微站点”,为的是通过数字化,将助老、助弱服务向“家门口”延伸。


是电话亭也是家门口的“数字伙伴”


“数字公话亭还是头一次听说,算得上是尝鲜啦!”虽然已退休多年,但谢叔叔对于新生事物仍然充满探知欲,对于曾经熟悉的“小红亭”,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他感到十分好奇。


谢叔叔正在使用免费通话功能,劳动报记者颜筱依摄


“先来给朋友打个电话试试!”迈入数字公话亭,谢叔叔首先尝试了他最感兴趣的“3分钟免费通话”功能,输入电话号码后,不一会儿,熟悉的声音便在电话那头响起来。“手机没电的时候用来应急通话,挺方便的,如果在旁边有个操作说明就更好了,不然就算语音提示结尾要摁井号键,可能还是有人会记不住。”放下听筒,谢叔叔也提出了他的第一个建议。


“Hello老友亭”还搭载了“一键叫车”功能,只需在屏幕主页点击“一键叫车”,会有“刷脸叫车”和“手机号叫车”两种方式可供选择。谢叔叔尝试点击“刷脸叫车”后,输入支付宝绑定的手机后四位数字,随后就会有出租车接单。记者在一旁注意到,系统会自动将出发地锁定于电话亭所在的位置,叫车完成后,屏幕左下方还会显示出租车的师傅姓氏、车牌号、距离和预计到达时间,大大方便不会使用手机APP叫车的老人。


电话亭不仅给老年居民提供了安全、便捷的数字化服务,也给市民带来了时髦年轻的智慧生活体验,比如“AI照相馆”。


该功能设置了14个拍照背景,不仅有上海的著名景点武康路,还有苏州河畔、新泾港、北翟高架等专属于长宁的城区地标。市民选择场景后,通过镜头拍照,就能生成自己的AI画像,喜欢画像的朋友还可以用手机扫码旁边的二维码,将画像保存至手机。


“可以跟上海的许多网红景点合影,蛮好玩的,拍好合影,还可以保存到自己手机里,很方便。”吴阿姨用自己手机体验这一功能后赞不绝口。


“数字公话亭“体现上海温度


公用电话亭是固定通信技术的成果,在30多年前开始进入城市大街小巷,风靡了一个时代,但在进入移动通信时代之后,很多城市的公用电话亭似乎一夜之间就遭到了冷落,变成了历史记忆。


放眼全球来看,“数字公话亭”转型升级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上海做了一回先行者。


“Hello老友亭”内部,劳动报记者颜筱依摄影


“不少城市的街头电话亭,或是被拆除,或是长期无人维护……我们就在想,能不能通过它们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造,还让电话亭发挥出更多积极作用。”上海电信互联网部研发中心副经理马稼明告诉记者,公司最初的试点应用,是与多方沟通后制定的方案。最终不仅保留了传统公话亭的电话,还为市民解决燃眉之急;配备的公用电话机,为忘带手机或手机没电的市民提供“3分钟免费通话”功能;拨打119、110等紧急报警求助号码则不限时长。同时设置了有线和无线的手机充电服务。


最重要的是,电话亭内新增了一块屏,通过这一屏幕,市民可以获取多种一键服务:譬如“一键通”功能可以24小时拨打助老热线,让老年人在没有手机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帮助;一键叫车,可通过刷脸呼叫出租车;可以一键搜索所在位置周边“15分钟生活圈”的公共服务配套,如社区食堂、公交站、医院,方便周边居民的出行和日常生活。


他告诉记者,自项目建设落地以来,不同的项目受到了不同群体的偏爱,譬如年轻群体对免费充电、AI 照相馆、15分钟生活圈比较有感知;老年朋友对一键叫车、免费通话3分钟服务较青睐。目前上海市已经有300个点位的数字公话亭实现了转型改造。


在“Hello老友亭”的技术创新方面,上海电信做了很多探索。“Hello老友亭”的数字化核心基于上海电信的“光网+5G+云+AI+物联传感”等数字技术,智能公话亭可支持大数据流量的实时通信和大屏互动,通过加装视联网摄像头、水浸感应、漏电防护等系列物联传感设备,使亭体具备防水防漏电告警能力。管理平台还可以实时查看所有公话亭运行情况,支持老友亭远端可管可控。


不仅如此,上海电信还在继续探索更加贴近市民需求的更多新应用。近期,全市的“Hello老友亭”已开放便民挂号功能,全程语音指引。点击屏幕便可轻松找到华山医院的详细信息,包括医生排班、科室设置、检查项目等。


数字资源“下沉”惠及更多人


城市数字化转型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2020年12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国际数字之都建设形成基本框架;到2035年,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三年来,上海的数字化城市改造已经结出硕果,如在治理领域的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在生活领域的智能交通、便捷就医等,“指尖上的生活”几乎可以涵盖市民所有的生活所需。


然而,当前是老龄化和数字化交杂发展的典型时期,上海的老龄化程度和数字化程度都在持续上升。由此而带来的面向老年人群体的文明实践工作必然绕不开“数字化”问题。上海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盛雪锋指出,如何满足数字时代的多人群多维度需求,是人民城市建设的一道必答题。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上海从2021年开始推行“数字伙伴计划”,该计划致力于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并逐步扩大至对残障人士、特殊人群的帮扶,通过逐步的数字资源向社区下沉让更多人共享科技进步赋予生活的便捷。


他认为,例如Hello老友亭的出现,就是数字时代文明实践新趋势和新模式的一个有益探索和实践。在盛雪峰看来,帮助弱势群体跨越数字鸿沟一方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推动数字资源下沉,另一方面且更重要的是关注到不同的群体需求,针对具体的需求场景来设计数字服务,让数字服务避免成为“剃头挑子一头热”,而是真正地让市民用得上、用得实惠,进而塑造一座更具温度的人民城市。


头图为市民正在使用“Hello老友亭”。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摄 影:颜筱依

责任编辑:李蓓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