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学生溺水进入高发期。近日,河北省行唐县5名初中毕业生在河道不幸溺亡。如何避免溺水悲剧重演?万一遇到人员溺水,该如何科学施救?如何安全地体验水上运动项目?7月25日是世界预防溺水日,上海消防水上支队开设了一场特别的“消防安全公开课”,通过现场直播教授预防溺水的应急科普知识。
遇到人员溺水如何科学施救?
“每年暑期,都是学生溺水的高发期。溺水已成为我国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第一杀手’。”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水上支队外高桥站政治指导员殷枭尧告诉记者。
据国家卫健委和公安部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有5.7万人死于溺水,少年儿童溺水死亡人数占总数的56%,平均每天有88个孩子因溺水死亡。
殷枭尧说,在暑期溺亡的悲剧中,野泳是导致少年儿童溺水最危险的因素之一。因此,家长有义务提醒孩子,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成人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万一遇到人员溺水,如何科学施救?
消防人员正在进行扑救演练。水上消防供图
“不会游泳的学生,千万不要擅自下水施救。”殷枭尧说,不考虑自己能力贸然施救,很可能导致同伴没能救上来,自己也陷入险境。
“看到有人落水后,首先要大声呼救,向大人求助或拨打110、119报警。”殷枭尧说,其次要学会智救,利用手边可能有的工具,比如救生圈、绳子、竹竿等扔给或递给落水者,把对方拉上岸。
“如果身边没有救生圈,也可以将常见的饮用水塑料空桶、泡沫、木头,想办法扔给溺水者。”殷枭尧提醒,在抛投这些救生漂浮物时,如果水流有流速,一定要往上游抛投,这样溺水者才可能在下游接住。
“会游泳的人下水施救时,千万不要从正面靠近溺水者,而是要从背后接近溺水者。”殷枭尧说,因为溺水者出于求生的本能,往往会死死抓住前来救援的人,导致两人都陷入险情。
在直播过程中,外高桥消防救援站一名水域消防员扮演落水者,另一人现场演示了游至落水人员后方,用双腿夹住落水者腰部,确保落水者面部朝上,最终将其安全拖往岸边的施救全程。
体验水上运动如何确保安全?
除了游泳,很多青少年在暑期还喜欢体验摩托艇、电动冲浪板等水上运动项目,享受乘风破浪的感觉。此次直播还邀请了位于滴水湖的逸景冲浪水上嘉年华水上运动负责人韦先生跟网友们分享注意事项。
“所有水上运动都具有一定危险性,游玩体验时一定要认真学习操作技巧,遵守操作规程。”韦先生强调,虽然夏季炎热,但参加水上运动时务必要穿好救生衣。
在进行水上娱乐时也要佩戴头盔。水上消防供图
“很多水上运动的救生衣都配有裆带,游玩时一定要扣好裆带,避免救生衣被激流冲走。”韦先生说,救生衣的浮力完全可以支撑一个成年人浮在水中,落水后只需双手交叉,抓住救生衣衣领,头尽量向上后仰,就可以浮在水面上呼吸,实现自救。
在介绍青少年比较喜欢的摩托艇和电动冲浪板项目时,韦先生特别强调了佩戴头盔的重要性。
“这就跟我们在马路上骑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一样。”韦先生说,安全头盔可以提供对头部的保护,避免落水时遭遇撞击,是摩托艇运动中最为重要的安全护具。
“摩托艇一般都配有20厘米长,有弹性的安全钥匙手绳,一旦骑手失去平衡落水,安全手绳就会自动拉下安全钥匙,确保摩托艇自动熄火。”韦先生一边说一边现场演示。
与摩托艇一样,电动冲浪板也配有安全钥匙扣和脚绳,确保体验者落水后冲浪板可以断电,脚绳可以确保板体与落水者的距离不会太远。
“夏日炎炎,玩水固然惬意,乘风破浪也很刺激,但安全是第一位的。”外高桥站政治指导员殷枭尧提醒,高温天,玩水需谨慎,野泳须拒绝,体验水上运动时务必遵守安全规范。
头图为消防人员正在展示如何正确对溺水者展开救援。水上消防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