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如何走向世界?2024上海书展主题出版研讨会在沪举行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唐一泓 发布时间:2024-08-15 19:17

摘要: 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本次研讨会主题的重要价值、生动实践和美好愿景。

作为2024上海书展重磅活动之一的“文明交流互鉴与中国式现代化——2024上海书展主题出版研讨会”日前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举办。


回答“时代之问”,中国需构建自主知识体系


新时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出版界在党和国家的倡导、支持下日益重视文明交流互鉴的学理研究、知识普及和出版实践,持续推出全新的成果并深度参与中外学术、出版交流对话。


2023年11月24日,世界中国学·上海论坛成功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中国人民大学世界文学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研究中心等一批学术研究机构因运而生,重点项目陆续出版;一批具有文明交流互鉴强烈特质的国家级重大出版文化工程如“敦煌文献全集”“《辞海》外译计划”全力推进;久已享誉学林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海外中国学研究丛书”不断推出前沿性、创新性的选题,共同构成了新时代学术界、出版界构建更加紧密共同体的生动图景。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林尚立在题为《阐发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让主题出版走向世界》的主旨演讲中他指出,中国需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并通过出版业全面阐发,让中国思想、理论、方案世界共享。处在世界政治经济大变局中,中国学术界、出版界有责任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为人类提供新的价值和方向。


林尚立为此建议:增强对中华文明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全面把握和深度挖掘;学理性把握和阐释与时俱进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推动主题出版,使之成为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的知识贡献,重新定位出版与知识建构的关系,构建知识创造共同体。


“出版业应超越经济利益,追求学术和科学价值,以提升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在世界学术之林的地位。出版界和哲学社会科学界可通过共同努力,把握时代机遇,推动中国知识体系的国际传播,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他说。


敦文献高清图录出版,它不再只有流散“伤心史”


在嘉宾演讲环节,多位学术名家、出版专家围绕文明交流互鉴与中国式现代化,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本次研讨会主题的重要价值、生动实践和美好愿景。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荣新江教授在演讲中回顾了敦煌文献流散的“伤心史”,四十年“满世界寻找敦煌”的学术史,与以上海古籍出版社为代表的出版机构深入合作打造敦煌文献传世精品的出版史,并指出,敦煌文献和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敦煌藏经洞宝藏中还有许多经过丝绸之路传来的外来文明,敦煌文献高清图录的出版,必将推进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的研究,加深中外文明的理解和互鉴。


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世界史系教授陈恒认为,中华文明独具特色和魅力是与复杂的周边环境、复杂的国际环境密切关联的,这两个复杂性铸就了中华文明的韧性与不屈,当前我们需要自己看待世界、理解世界、解释世界的理论与方法,知外能力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与路径;并预告了从共生一个星球、共享多个世界、共融无限未来的理念出发,以中国学者眼光讲述世界历史,揭示人类文明多元共生、交流共融整体图景的《世界五千年》新世纪版54册即将推出。


商务印书馆执行董事顾青预告了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经过四十多年奋斗已经出版22辑1000种,将在2024上海书展举办首发式。顾青介绍了丛书的特点和出版经验,总结了出版达到1000种的四点重要意义:充分体现了几代商务出版人的强烈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为中国现代学术体系、学科体系的自立自强提供了强有力的学术支撑;为外来文化本土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最优质的文化基础;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最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活动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指导,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主办。


头图为研讨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