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体验|1小时通勤路缩短至8分钟,低空飞行员在热浪中托起“飞翔的上海”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陈宁 发布时间:2025-08-06 14:47

摘要: 盛夏的下午三点,复兴岛的停机坪被烈日烤得发烫,地表温度已超过40℃。

盛夏的下午三点,新空直升机复兴岛的停机坪被烈日烤得发烫,地表温度已超过40℃。机长华翔龙戴着白色飞行手套,正“登高”检查着直升机的引擎。半小时后,他将驾驶这架直升机执行从复兴岛到迪士尼的首飞试飞任务,这段在地面需要近一小时的路程,在空中只需8分钟。“绕机检查得仔细,夏天温度高,任何小瑕疵都可能影响飞行。”他边说边仔细检查着飞机的螺旋桨,不一会额角就渗出颗颗汗珠。


从安全员到机场

一场“飞行梦”跨越了十年


华翔龙的飞行梦,藏着一段不算平坦的路。在成为直升机机长前,他在上海航空公司做了6年航空安全员,跟着固定翼飞机穿梭于万米高空。“那时候总觉得,离‘亲自握操纵杆’差得有点远。” 他笑着说。


新空直升机停机坪俯拍,劳动报记者颜筱依摄


机长华翔龙正在检查飞机螺旋桨,劳动报记者颜筱依摄


2016年是个转折点。当时他注意到,直升机已开始出现在航空物探、电力巡线等特种作业中,“国家在逐步放开低空领域,我觉得这行肯定有前景。”可那会儿国内直升机培训还不多,他索性揣着积蓄去了美国。当时华翔龙看中了那里的低空领域更开放,培训体系也更成熟。


在美国的7个月,他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从理论考核到实操训练,硬是拿下了FAA(美国联邦航空局)颁发的私照、商照和仪表执照。“每天练到胳膊抬不起来,回到住处倒头就睡。”回国后,他又花了一个月通过理论机考、口试和实操检查,把美国执照转换成中国民航认可的执照,“拿到执照那天,觉得十年的飞行梦没有白做。”


和民航固定翼飞行员比,直升机飞行员的操纵逻辑完全不同。“固定翼靠推力前进,直升机靠旋翼产生升力,操纵杆的每一丝晃动都得精准控制。” 华翔龙说,门槛虽稍低,但从副驾到机长的成长,和民航一样离不开小时数的沉淀。


他向记者讲述自己第一次以副驾身份参与农林作业时,握着操纵杆的手心全是汗,“那会儿作业小众,打交道的多是同行。现在不一样了,每天要和乘客聊沿途的风景,角色更丰富了。”


“算准每一滴油的重量”

是高温天的飞行哲学


下午三点半,绕机检查结束,华翔龙摘下手套,掌心已沁出薄汗。“夏天飞,讲究‘斤斤计较’。” 他解释,高温会让直升机的剩余功率变小,“平时满载6人加足油能平稳起飞,夏天就得算着来。要么少带点油,要么调整载客量,必须留足安全余量。”

机长华翔龙正在做起飞前的仪表盘确认,劳动报记者颜筱依摄



这趟复兴岛到迪士尼的首飞,机上除了他和副驾,还有几位体验乘客。舱门关闭前,副驾正对着清单核对:“油量60%,载客4人,重量平衡没问题。”华翔龙接过清单扫了一眼,又抬头看了看天,“今天能见度10公里,气流稳定,适合首飞。”


直升机升空的瞬间,机身轻微震颤。华翔龙握着操纵杆,目光在仪表盘和窗外景物间切换。“夏天的气流比春秋活跃,但都在掌控范围内。”他说,高温带来的最大挑战不在空中,而在地面准备。正午的停机坪温度常超40℃,绕机检查时摸一下发动机外壳,能明显感到烫手,“但这是必须走的流程,滑油、旋翼连接点、机身损伤,一项都不能漏。”


8分钟后,记者注意到,迪士尼城堡的尖顶出现在下方。“左手边就是奇幻童话城堡,马上要降落了。”华翔龙侧头提醒乘客,语气里带着熟稔。这种“兼职解说”也是他工作的新部分,“以前做救援或农林作业,飞完就结束,现在乘客的一句‘风景真好’,比完成任务更有成就感。”他说。


空中景观串联起家乡

一个上海人眼中的城市新貌


华翔龙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却直到去年10月,才第一次从300米的高空看清家乡的轮廓。那是他执行黄浦江夜航任务的夜晚,直升机掠过外滩时,东方明珠的灯光、“魔都三件套”的玻璃幕墙、豫园的飞檐在夜色里连成一片。


“在上海生活了这么多年,第一次以齐平东方明珠的高度看它。”他至今记得当时的震撼,“白玉兰观景台、外滩的万国建筑,平时走在地面觉得宏大,从空中看才发现,原来它们是这样串联成上海的。”


这种视角的转变,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轨迹。他所在的公司,航线从最初的包机、救援,到现在面向大众,已开通上海到昆山、海宁、绍兴等十余条航线。去年昆山首航时,他还是副驾,看着机长平稳降落,心里暗下决心:“总有一天要自己把飞机稳稳落在每一条新航线上。”


乘客在登机后兴奋地自拍,劳动报记者颜筱依摄


如今,他的飞行日志里记满了航线:浦东到昆山25分钟,比地面快2小时;复兴岛到迪士尼8分钟,避开地面拥堵。暑期高峰时,他一天要飞1-2班交通航线,外加10-15个旅游架次,“晚上7点后的夜航最火,凉快,风景也好。”


在华翔龙的心里,眼下的每一次起降,不管是高温天的绕机检查,还是夜色里的平稳飞行,都是在为这张低空交通网“添砖加瓦”。就像他当年从航空安全员转向直升机驾驶时想的那样,低空经济的路正在越走越宽,而他和千万个同行,正握着操纵杆,顺着这条路飞向远方。


头图为直升机正在执行飞行任务,劳动报记者颜筱依摄




摄 影:颜筱依
责任编辑:王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