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弄堂、马路、城市……上海的生活、商业和文化展现在三个不同维度的场景营造中。
今天,记者探馆时注意到,进博会首次增设了4000平方米“非物质文化遗产暨中华老字号”展区。其中,非遗和老字号上海展区占地面积702平方米,包括回力、泰康食品、邵万生等在内的一众上海“国潮”、“老字号”纷纷亮相非遗展区。
非遗展区展品
沉浸式体验
展现上海历史与未来
在老字号上海展区内,以“遇见上海”为主题,分为了“石库门”、“江南民居”和“上海时光”三个展示区。以沉浸式体验、互动式交流等手法,汇聚37项国家级和市级非遗项目、69个老字号。18个剧团带来20场非遗文化表演,全方位展示上海的历史与未来、商业与文化、生活与艺术。
徜徉其中,或致敬红色经典、或唤起乡愁记忆、或感受品质生活、或畅想美好未来,多维度、广视角、全景式去感知和遇见“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
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术本身就属于国家级非遗,建筑融贯中西,极具海派风格。在岁月的变迁里,石库门已由上海弄堂生活的“公共起居厅”逐步成为连通世界、融汇中外的“城市会客厅”。
非遗展区展品
“江南民居”展区以“将美丽绘于乡村,让艺术留住乡愁”为主题,以上海本土传统民居“绞圈房”所具有的“中轴对称、人字双坡、礼仪之门、五蝠抱桃”为设计源泉,既体现粉墙黛瓦和桃红柳绿的江南民居风格,也展现出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上海郊区农村呈现的勃勃生机和繁荣景象。
匠心传承新传奇
国庆70年龙凤盘扣亮相
在非遗老字号展区,匠心巨制、精品力作频现,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商业文明共同的价值追求。
如历时48年、毕一生之工制成的周虎臣狼毫对笔。又如朵云轩花8年时光2000多块雕版精心雕印的巨幅木版水印作品《群仙祝寿图》。按“四功、九势、十六字标准”、经“6大步骤、144道工序”制作的培罗蒙中华新国服;以及融合“上海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和“老凤祥金银细工制作技艺”两项国家级非遗技艺的民族乐器“上海凤韵”金筝、“上海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李守白历时6月制作的17米长、0.8米高、39首童谣的巨幅剪纸《上海童谣》。
值得一提的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周年特地制作的“国庆70周年”龙凤盘扣,和历时近一年制作的4.05平方米、反映陆家嘴发展变迁的巨型海派绒绣《梦想之城》等,也亮相非遗展区。
现代消费新体验
老字号正在变新变强
穿越“遇见上海”展区,可体验、可互动、可感知、可回味、可畅想,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尚的购物氛围交引辉映。
弄堂口“南翔小笼”“豫园”“乔家栅”等融合在一起的香味,聆听“凤凰自行车”穿过弄堂的铃铛声。在这里还能看到老字号的“丁兴义枫泾丁蹄”,上海阿姨衷爱的“蜂花檀香皂”和“美加净”护肤品,还有“三枪”内衣和代表腔调的“上海牌手表”、“培罗蒙”新国服,带上具有300年历史的“吴良材眼镜”,一天的美好生活由此开启。
豫园展区
龙凤旗袍、雷允上、回力、红双喜、朵云轩、茂昌眼镜、亨达利等老品牌纷纷亮相,展现上海老字号的文化底蕴。王大隆、丽云阁、童涵春堂等则亮相展区的豫园板块,现代养生理念与美颜茶包,蜜练枇杷雪梨膏等,诠释了老字号的新理念。
“大家知道新世界集团的老字号泰康食品,但旗下的元利‘潮式月饼’却不熟悉。”泰康食品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非遗暨老字号展区项目负责人李晓嵘告诉记者,添加了糖冬瓜和葱,口感比潮式老婆饼更佳。老大同营销公司经理刘永峰告诉记者,今年,经过有机认证的五常大米和拥有糟香工艺的香糟肉,也在非遗展区亮相。
“通过进博会的平台,让上海老字号走出长三角、走向全国、走向国际舞台。产品更新,渠道打破传统,开启多重销售方式。老字号变得更‘吃香’了。”邵万生市场总监余永敏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