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传统制造业、服务业受到较大冲击,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在线新经济快速“补位”,而上海正在成为厚植新经济新业态萌发和成长的“肥沃土壤”。“种草平台”小红书就扎根在这片土壤里,在这次疫情中,这种“来自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社区功能一再被验证,小红书也意识到这种“反映现实、影响现实”的能力可能会随着人民生活越来越走向数字化,在未来有可能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
疫情让生活数字化变得更显性
在线新经济通俗点讲其实是生活方式的数字化,这是互联网技术的迭代发展带来的大趋势,处于这一领域的企业拥有共同的感受,疫情让这个趋势变得更显性。
“从生活方式的数字化趋势来看,小红书肯定是‘在线新经济’的一部分,因为我们本身就是一个生活方式社区。从这个层面来讲,小红书是能够改变用户生活方式的社区,种草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体现。”合伙人曾秀莲这样定义。小红书又被称为“三次元社区,社区不仅仅影响用户的消费,更多地是在影响他们的生活方式。对用户而言,小红书并不能像其他虚拟社区一样,提供线上内容消费的即时满足感。虚拟网络社区的特点是,用户在线上消费内容,体验也在线上结束。用户在小红书不论是发现了一支适合自己的口红,还是发现了一个想去的景点或餐厅,想要获得消费的满足感,必须在现实生活中才能完成。
谈及疫情对小红书的影响,她表示,从数据上来看,对小红书的影响更多偏正面,平台的日活和用户时长在疫情期间都创下了历史新高。
她说,“小红书是个生活方式社区,只要大家的生活在继续,用户的需求就不会减少。”
在品类上,因为用户宅家,美食品类的消费DAU在2月份一度成为站内第一。在场景上,疫情让更多用户有时间消费内容,所以平台的直播内测,在这个阶段有很多亮点出现,例如“武汉加油”、“你的Tony上线了”等公益直播,都有不错的效果。
新消费如何称之为新?
新消费之所以为新,肯定是对消费链路上某个环节做了颠覆,才能称之为新。
曾秀莲对此深以为然,她向记者分享了小红书的“新”。比如对品牌和用户对话场景的颠覆,过去品牌和用户之间,可能是通过户外广告、电视广告、商超专柜去传递信息。如今品牌和用户是平等对话的关系,比如小红书的企业号,社区里的话题,品牌都开始做社群运营,建立最直接的对话场景。
分享和发现,是小红书社区的主要心智,社区里积累了大量用户真实的分享笔记和搜索数据,对笔记和搜索行为的分析,可以很快帮助我们找到流行趋势和消费热点。
“目前我们的直播还在内测阶段,只对小部分用户和品牌开放了权限,带货只是小红书直播的一部分,我们还有很大一部分创作者和品牌在做互动直播,比如捞王、云看展等就是很典型的互动直播。”她认为,从内容形式上来说,直播是社区在图文、短视频之外的延伸,从功能上来说,直播带货是为了满足创作者影响力变现和普通用户购买的需求。对小红书来说,它是丰富和完善社区生态的一个产品。
一家只能诞生在上海的公司
“小红书是一家创立于上海的公司,也是一家只能诞生在上海的公司。”曾秀莲直言,因为小红书的定位是生活方式社区,而上海就是中国生活方式最多元、创新意识最强烈的城市,也是中国正在发生的新消费浪潮的策源地。平台承载着这90、00后年轻人全新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的数字化、在线化。小红书希望创造一个新的场景,让品牌和消费者在这里建立起有温度的关系,像上海一样,做中国“新消费”浪潮的的驱动力。
据了解,小红书作为一个生活方式社区,其最大独特性就在于,历史上的互联网社区更多是依靠线上的虚拟身份,而小红书用户发布的内容都来自于真实生活,一个用户必须具备丰富的生活和消费经验,才能有内容在小红书分享,继而吸引粉丝关注。
疫情末期,线下门店陆续恢复营业,为了助力线下消费的复苏,小红书计划在4月下旬联合TX淮海、K11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武汉门店等百余家线下商业综合体和门店,在社区发起逛吃打卡活动,通过用户到店消费、线上分享笔记、笔记社区种草的闭环,带动门店消费的增长。
“我们选择此时做,一方面是收到各方的需求,特别是商业综合体,尤其是像K11、TX淮海这类都是地标型商圈,他们本身有拉动消费的需求,联系我们也是因为小红书上有大量探店打卡笔记,基于对平台影响力的认可,我们将在4月下旬发起逛吃打卡活动。”
曾秀莲表示,上海等大城市的商业综合体非常能够聚集人气,辐射周边,如果人气火起来就会带动周边的小商业体小店跟着受益,这也是我们选择和商业综合体合作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