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4日下午,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南汇新城专场发布会,邀请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以及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南汇新城规划建设行动方案》,并回答记者提问。
朱芝松介绍,南汇新城作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主城区,规划面积343.3平方公里,是临港新片区建设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核心承载区。
《行动方案》注重回答好南汇新城"新"在哪里、"特"在何处的命题:
一是突出开放性和国际化。南汇新城承担着重要的国家战略,我们将充分发挥"空港海港"的区位和制度优势,充分运用临港新片区自主发展、自主改革、自主创新管理权限,实施高水平全方位开放和深层次改革系统集成,努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我们将充分体现"国际风",在规划设计、城市功能、产业发展、风貌管控、基础设施、公共配套、人文交流等诸多方面吸引国际优质资源参与。
二是突出未来感。我们将发挥南汇新城"滩涂造城、平地兴产"的特点,利用广阔的开发空间,加快建设智慧互联的数字城市、色彩缤纷的公园城市、生态韧性的海绵城市、综合利用的无废城市、绿色环保的低碳城市、集约高效的立体城市。
三是突出滨海城市风貌塑造。发挥南汇新城"滴水成湖、向海而生"的临海拥湖优势,加强城市风貌设计和重点区域风貌管控,塑造"世界海岸、未来之城"的大文化品牌,打造最具特色、最具魅力的滨海新城、文化新城。
《行动方案》的发展目标提出,到2025年,南汇新城将初步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核心承载区,初步建成"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链接全球、辐射长三角的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初步建成令人向往的"东海明珠"和新城建设的标杆典范。具体表现为"三高地五新城",即建设"高水平开放高地、集成改革创新高地、高能级产业高地以及生态新城、数字新城、宜居新城、文化新城和滨海新城"。
具体指标上围绕"发展规模、产业发展、综合交通、公共服务、人居"等5个方面,提出了24个核心发展指标。比如,"工业总产值"我们提出从2020年的1700亿元增长到5000亿元,年均增速在25%以上;"数字经济增加值"平均增速达50%;"中运量公交线路建设总里程"达到50公里;"生态空间比例"达到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