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月的“机器人保姆”离我们不远了!服务机器人们组团亮相上交会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叶赟 发布时间:2021-04-15 15:39

摘要: 未来10年,服务机器人将会是科技竞争的焦点之一。

4月15日,第八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拉开帷幕,这是今年本市第一个线下举办的国家级展会。劳动报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生活数字化转型下,一批更为成熟的服务型机器人组团亮相上交会,同台竞技,衣食住行各个领域都有它们的身影。


人型机器人关节柔韧,能穿针引线


“现在大城市雇一个保姆每月要花6000-10000元,如果双足保姆机器人只需要3000元一个月的服务费,可以全天候打扫卫生、洗衣做饭、照顾孩子,把人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你愿不愿意?”


本届上交会,云端智能机器人运营商达闼科技制造的Cloud Ginger云端服务机器人与观众见面,引起围观。惹人瞩目的是,由于这款机器人的关节韧尤为柔韧,这使得它能够随着现场音乐自由舞动。


据达闼科技联合创始人汪兵介绍,该机器人配备34个柔性关节,具备了肢体运动和抓取能力,甚至还能“穿针引线”。通过云端机器人操作系统海睿OS和5G赋能,只要机器人在网,即使远隔3000公里,也能操控它拿起一杯水,或者完成其它的服务工作。


达闼机器人的领先之处,在于“云端大脑”。“经过测算,机器人的大脑如果要达到人类70%的智力水平,并且各种设备都配齐的话,那么它的脑袋可能会重达2000公斤,这显然是不现实的。”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随着5G技术的发展,云端大脑提供了机器人所需要的视觉、听觉和运动等人工智能能力,并传输给远端的机器人控制器。



“打造云端大脑,就是把机器人的聪明大脑放到云端而不是终端,那么就可以无限扩充、实时更新,一个人就可以管理100台、1000台甚至更多的机器人。”


记者了解到,借助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对其未来的工作环境和内容建模,让它们在数字环境下大规模集中培训。“例如机器人学习抓取异形杯子,现实场景下抓取一次需要好几秒的学习时间,但在数字环境下,一秒可以学习几千次,并且一个机器人学会了,它的同伴也都学会了。”



有了云、网、端的完整架构,达闼便能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开发服务、清洁、安保、零售、运输等各具特色的机器人终端。


手臂机器人6分钟完成口红定制


上交会现场,以“数智孵化营”为主题打造高科技美妆产品展区也人头攒动。


“正常口红从罐装到成品需要1个小时,我们这款智能口红定制机只需要6分钟,但智能口红定制机的亮点更在于其个性化定制理念,以及实时可见的制作过程。”本届上交会,新艺术彩妆品牌玛丽黛佳携最新研发成果智能口红定制机——一款会做口红的手臂机器人亮相参展。


据介绍,该款智能口红定制机配有100多种色彩方案,此次上交会现场将精选6个颜色供用户尝鲜体验。


记者看到,用户站在智能口红定制机前,通过屏幕发出指令;口红定制机即可通过内置的3D AR摄像头对用户的头像及面部特征进行实时捕捉,配合自主研发的AR面部追踪算法,让彩妆、发色等试妆效果实时呈现在机器屏幕上。通过这种交互式的沟通,用户能非常直观进行选色,一键启动后6分钟内就能拿到现场生产完成的口红。



现场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智能口红定制机历时2年实验推出,它的体积虽然只有一台普通台式电脑机箱大小,但功能与大型口红生产设备一致,且创造性地融合了最新的AI、AR技术应用于虚拟化妆,可实时模拟生成发色、发型及皮肤诊断等信息,并可进行大量数据采集,实现人机交互。


机器人员工可以“满场跑”“上下楼”了


另一家参展企业、上海云绅智能则更注重培养机器人的“场景化思维”,在本届上交会,该企业携旗下大天使智能服务机器人、小天使服务机器人和消杀防疫服务机器人参展。


记者了解到,旗舰产品“大天使”可针对商业中心、展馆、政企服务中心等不同场景需求,做到“一机多用”,提供迎宾、讲解、导览等不同服务。而消杀防疫服务机器人也将首次在上交会展出。



“云绅智能是红星美凯龙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企业在全国拥有400多家商场。在引入市场上的一些机器人到商场服务后,发现有些痛点无法解决,所以才决定自己造机器人。”公司首席技术官史文华表示,大型商场动辄几万平方米,玻璃、大理石、电梯、走廊等环境又很复杂,很多机器人无法满场跑,机器人之间无法交互,成了管理上的难题。


而云绅智能自主研发的“立体交通调度”系统,再造路径、业务和流程,不仅能让机器人“满场跑”“上下楼”,还能解决机器人“员工”协作问题。


记者了解到,目前爱琴海购物公园已引入50台机器人,通过预设轨迹、云端协同,他们会自主巡航、移动避障,还能按照顺序上下班,定时去充电,解决了多个机器人协作的难题。


降低成本后,“机器人保姆”有望月租3000元


未来10年,服务机器人将会是科技竞争的焦点之一,而这10年,也会是智能机器人发展的高峰期和黄金期。


当越来越多的服务机器人被研发用于各种场景何领域后,不少人问:什么时候机器人能够真正实现量产,投入实际生活的使用中?


除了技术的进一步提升,降低成本很重要。


“去年三月,我们在闵行区东川路投建的上海超级工厂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可以投入使用。”达闼联合创始人汪兵表示,这就意味着,达闼机器人的关键部件——SCA智能柔性关节将在上海规模化生产,年出货量可达1000万台套,超过目前的全球出货总量。


“机器人要从实验室里走出来,关键零部件的降本增效非常重要。我们研发的初代机器人有34个关节,约占总成本的70%。”然而,达闼的这款智能柔性关节,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能够大大降低中国机器人生产的成本!


汪兵说,目前公司已有月租金2000元左右的机器人投入市场,而随着成本进一步降低和机器人的不断精进,未来很可能只需要3000元就能租用一个“机器人保姆”,全天候在家打扫卫生、洗衣做饭。


云绅机器人也在通过模块化、标准化生产制造降低成本。“比方说这款消杀机器人,它的头部和底座是标准化产品,内部电子件、结构件则是模块化的,供货量增加后就能降低成本。” 史文华表示,今年6月,“小天使”完成开模并批量生产后,成本可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未来还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性。


摄 影:叶赟
责任编辑:叶赟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第八届上交会今天开幕,数字化生活...

上交会探营:全息电梯按钮、智能消...

第八届上交会将实施全员核酸检测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