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起举办至今的陆家嘴论坛,历届主题透露了哪些信号?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叶赟 发布时间:2021-06-09 15:37

摘要: 如今,陆家嘴论坛已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性高端对话平台。

6月10日至11日,黄浦江畔迎来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今年的主题为“全球大变局下的中国金融改革与开放”。


从2008年开始,由上海市政府和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共同主办的陆家嘴论坛已成功举办十二届,每一年都云集了来自全球的金融高管、专家学者。他们聚焦热点话题,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出谋划策,关注新格局下的全球金融体系。如今,陆家嘴论坛已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性高端对话平台。今天,我们来悉数重温一下过往的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从其历年主题变化看上海金融之发展。


2008年:纵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早在2008年,主题为“世界格局中的中国金融”的首届陆家嘴论坛,纵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之道成了现场最热的一大话题。


那一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取得明显进展,基本确立了作为国内金融中心的地位,为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打下良好基础,金融市场体系日益完善,金融机构逐步集聚,金融改革创新不断加快,金融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不过,相对于成熟的全球金融中心,上海也确实存在一定差距。在现场,专家学者分别就“深化上海金融市场建设”“提升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间的融合度”“将上海建设成为资产管理中心 ”“上海的商务成本问题”等话题积极建言。


2009-2012年:问诊国际金融危机


巧合的是,由美国次贷问题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在2008年突袭全球,而从2009年的第二届陆家嘴论坛开始,“问诊金融危机”就成了与会嘉宾非常关注的话题之一。


第二届陆家嘴论坛以“全球化时代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为主题,探讨如何正确吸取这次金融危机的教训,夯实金融发展的基础,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持续有力的金融支持。


一年之后的2010年,第三届陆家嘴论坛把主题定为"危机之后的经济结构调整与金融变革"。由于金融危机让大家看到了全球市场互联互通,存在着"蝴蝶效应"问题,因此,与会学者纷纷呼吁,要加强全球金融合作以及金融监管改革,防范系统性风险。


2011年的陆家嘴论坛聚焦“新时期的金融体系及其宏观管理”,而2012年则关注“金融治理改革与实体经济发展”。事实上,后危机时代,如何让金融回归本源是备受全球关注的话题。


在2012年的陆家嘴论坛上,与会嘉宾纷纷探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大家达成的共识是,金融的发展不能脱离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本质要求。加快金融治理改革,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已成为保持经济金融稳定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


2013-2017年:稳步推进开放与全球合作


金融改革开放是陆家嘴论坛始终高度关注的议题,而2013年和2017年的论坛都把主题聚焦“开放”和“全球”二字。


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加快推进、中国金融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的大背景下,2013年陆家嘴论坛主题定为“金融改革开放新布局”。与会嘉宾抛出加快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推动上海形成境内外投资者共同参与、功能完善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结合经济金融改革进展和国内外环境,积极稳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推动在上海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观点。


2015年陆家嘴论坛则关注“新常态下的金融改革与扩大开放”,其中,“加快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金融国际合作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市场开放”三场“开放论坛”非常热门。


作为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性高端对话平台,陆家嘴论坛的全球视野与生俱来。


2016年,以“全球经济增长的挑战与金融变革”为主题的第八届陆家嘴论坛首次邀请英国担任主宾国,并设中英专场,议题为"开启中英金融合作的黄金时代"。这一专场还透露出"伦敦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正积极开展‘沪伦通’合作事项"的信息。


2017年陆家嘴论坛的主题为“全球视野下的金融改革与稳健发展”,这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的一年。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经济指标呈现改善趋势,但仍存在诸多挑战:金融风险有所集聚,去产能压力续存,去杠杆任务繁重。


2018-2019年:更大力度推进金融改革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在首届论坛举办的十年之后,2018年第十届陆家嘴论坛的主题定为了“迈入新时代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这一年,新时代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紧紧瞄准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目标。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未来3年中国三大攻坚战之一。这届陆家嘴论坛上,来自监管部门、银行业、业界专家等各方人士共议如何防控金融风险与深化金融改革。


与往届相比,这一年的陆家嘴论坛也可谓“金句”不断。


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发明了“段子”来打击非法集资: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的就要打问号,超过8%的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2019年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上,一项重大改革任务落地实施。在“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论坛主题之下,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开板仪式在这一年的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举行。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现场说,“设立科创板是一个全新的探索,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


而上海也正以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为重大契机,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推进金融改革创新。


2020年:辐射力和全球影响力持续增强


2020年受疫情影响,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对参会人数进行了限制,但论坛依旧邀请到来自全球的60多名演讲嘉宾,他们大多通过线上视频连线的方式参与论坛讨论。且本届论坛的外籍嘉宾占比创下历届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也是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之年。值此之际,本届陆家嘴论坛将主题定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2020:新起点、新使命、新愿景”。这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被写入陆家嘴论坛主题中的第三次了。


论坛开幕当天,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主题演讲中的一句话被广为转发——“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还可以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进一步先行先试。”


“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这一信号让人振奋。热议的背后,是市场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更进一步的期待,更是对中国金融加快开放的期待。


可以说,从2016年到2020年,上海牢牢抓住“十三五”期间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一国家战略,多维度稳步夯实基础,显著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配置全球金融资源的功能和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辐射力和全球影响力持续增强。


2021年: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


2021年,新冠疫情冲击使得全球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这些情况及其发展,都在对全球金融中心版图产生动态影响。


本届论坛主题为“全球大变局下的中国金融改革与开放”,来自全球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的高层领导、财经界领袖以及著名专家学者,将围绕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全球经济金融形势,金融与科创、注册制改革、人民币国际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经济金融数字化转型、金融与生活等议题展开讨论,以期为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和金融稳定、推动中国金融改革开放提出具有启迪意义的思路和建议。


本届陆家嘴论坛将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目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正处于进一步提升位次和能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根据日程,6月10日上午开幕式暨全体大会主题为全球大变局下的中国金融改革与开放,下午将有两场全体大会,分别是“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全球抗疫背景下的经济合作与发展——伙伴城市专场·巴黎”。今年的浦江夜话将探讨“注册制改革下的中国资本市场新生态”。


6月11日,也将有四场全体大会,探讨当今资本市场开放、人民币国际化、金融改革等领域的重要话题。其中包括“双循环”格局下人民币的新角色与全球资源配置、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与科创企业发展、经济金融的数字化转型,以及金融助力“美好生活”:消费、医疗、养老与教育。


下一步,上海朝着“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再出发,即全力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升级版”。


责任编辑:叶赟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周汉民:应整合上海自贸区新的金融...

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央行将会在沪...

朱民:人民币国际化将在三个新领域...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