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上海60岁及以上人口为581.55万人,占23.4%,比2010年提高8.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04.9万人,占16.3%,比2010年提高6.2个百分点。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深,金融如何更好服务老年客户,受到了各家银行的高度重视。
6月16日,交通银行推出了“交银养老”金融战略行动计划20条。同一天,上海农商银行也推出了养老金融服务品牌“安享心生活”。此前,在上海拥有大量养老金客户的上海银行,也推出了一系列针对老年客户的暖心举措。
从老年客户需求出发完善硬件
“在我们网点,桌角都是圆弧状的,凳子也从原来的硬板,变成了现在的海绵垫。”在上海农商银行嘉定的一家网点,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了其“养老特色”。据悉,“安享心生活”品牌发布后,上海农商银行将打造百家养老特色主题网点,以老年客群的需求为出发点,完善更多细节。
“比如,放大业务指引牌的字号;提升座椅高度、增加有扶手的座椅;加装防滑扶手、设置报警按钮的卫生间;增加配备老花镜、放大镜等便利工具;设置书报、棋类等休闲区域;常备轮椅、血压计、医药箱等爱心用品。”据透露,尤其针对老年人需求,这些网点都设置了专属卫生间,在物理空间上做进一步升级。目前,该行在上海地区拥有近360个网点,服务的户籍老年客群数已突破300万人,占全市户籍老年人口半数以上。“贴近社区、深入村镇,这是我们的优势,我们要把金融服务全覆盖。
数据显示,2015年起,上海农商银行敬老卡发卡量已突破100万张、金融社保卡发卡量达到200余万张。为方便老年客户申领新版社保卡,上海农商银行还在全市首家推出社保卡即时自助制卡机具,帮助客户在家门口实现卡片升级换新。
除了物理网点,在移动端,银行也纷纷做出适合老年客户使用的变化。上海农商银行为老年客群打造了手机银行“乐龄版”,尽可能提升服务的安全性与便捷性,解决老年人使用手机银行过程中的痛点。“乐龄版”App中不仅放大了界面字体、简化服务功能,同时还新增语音直联人工客服功能,实现了用户与客服人员之间的一键沟通,大大提升便捷性,保障了老年客群对智能产品和服务的可获得性。上海银行的手机App,同样也进行了更适用于老年人使用习惯的调整,大字号、一键客服等功能,让老年客户使用更便捷。
提供长期、稳健理财产品
交行董事长任德奇表示,养老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交行将整合客户权益,推出“医、养、乐”特色服务。发挥集团全牌照经营优势,精选养老金融产品,为客户未来养老提供专业、长期、稳健金融服务,健康特色增值服务。
据交行相关人士透露,根据新的行动计划,要放宽业务产品年龄限制,在适当性原则基础上丰富老龄人口消费金融、信贷、理财等产品供给。在理财产品上,交通银行针对老年客户的特点,设计风险偏好较低、基本能够实现保本的中长期稳健型产品。“如果资金流动性要求高,可以有1年期的产品,如果资金流动性要求不那么高,3年期、5年期也有合适的产品。”
而在基金产品上,交银养老2035三年(FOF)则是针对老年客户的一款产品。“这款产品要求客户必须持有3年的时间,这有助于培养客户的投资习惯,同时也能有稳健的收益。”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交银养老2035三年成立已满一年,年化收益达到27%。
金融+养老,促产业纵深发展
交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交行将进一步融入养老生态,促进养老金融服务纵深发展。其中,在养老产业方面,交行将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为优质养老机构和为老服务商按入住或服务合同提供快捷经营贷款,切实降低综合融资成本。还将充分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多种融资工具,拓宽养老产业权益融资渠道。
据透露,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不少金融机构和养老产业结合的模式,也受到了该行的关注。“比如那些金融机构打造的养老社区等项目,都是很好的案例。未来,如果有风险可控的优质养老项目,我们也有可能会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