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右开工,左手揪起一撮面皮、大约12克,右手捏一块黑洋酥馅芯大约6克。馅芯添入面皮,左右拿捏,搓圆了,就成了一个汤团。”在77岁的豫园老字号宁波汤团店里,传承人徐正留给劳动报记者讲解了“5秒手作一枚汤团”的技艺。正月十五临近,汤团一天能卖8万只,可谓是人气单品。
软糯香滑全在手工
手作现包汤团,和超市里卖的速冻汤圆有什么区别?徐正留说,从里到外看上去一样、但其实都不一样。
“首先是面皮,软糯香滑还要筋道。原材料我们用了三种粉,配比也是独家,制成了汤团面皮的‘底子’。吃口上不粘不腻。”徐正留告诉劳动报记者,在宁波汤团店,最受欢迎的品种还属传统的黑洋酥和蟹黄鲜肉两种口味。
黑洋酥的馅芯为纯手作,黑芝麻里加入猪板油,将金桔饼和桂花研磨拌入其中,可以去掉猪板油的腥气味,混合在一起又十分清香。这是甜口的妙处。而咸鲜口的汤团中,蟹黄与鲜肉融合,22克的面皮馅芯起码在20克以上,面皮与馅芯比例几乎达到1:1,包制过程中用手一点一点将馅芯悉数包裹进面皮中,形成一个滴里滚圆的球形汤团。
“总共6个品种。除了这两种馅芯外,咸鲜口的如荠菜肉,甜口的还有榴莲口味,都是连日来颇为热销的单品。榴莲馅芯里添了黄油,清爽又不失水果的清香。黑洋酥的销售占比达到了50%—60%。”徐正留告诉劳动报记者,而今年元宵,汤团的销售量同比去年同期上升了近30%,单日的销售额更是达到了8万只。
平均5秒包一个汤团
好不好吃,看从面皮到馅芯的手工制作,也看现场包制时的手上功夫。徐正留指导门店的大师傅们“准确拿捏”。讲究馅芯在正中间,面皮均匀包裹,刚刚好。
“从早晨6点多到岗,一直持续到晚上9点半,就在这个正对九曲桥的沿街空间里手忙不停地包汤团。”艾水花告诉劳动报记者,自己在宁波汤团店包汤团已有十多年的时间,现在已然是熟练工。“前面采用透明玻璃,正对着九曲桥的景观位,往来市民能看到我在手工现包,元宵前更是年味儿十足。”
“馅芯刚刚好在正中,一口咬下去,甜口黑洋酥一嚼一嘴油香,咸鲜口的汤汁浓郁,鲜香扑入口中,滋味顶呱呱。”徐正留说。不似汤包小笼要打十八道褶的技艺,汤团需要恰到好处的比例和精准的将馅芯填入面皮中。面皮、馅芯都是手上拿捏,迅速搓圆,平均5秒钟一个成型。
“财亨馄饨”和兔子灯
元宵节,除了吃汤团,还有一道被上海人称之为“财亨馄饨”的本帮点心。在豫园老桐椿,品一碗饱满多汁的上海老馄饨,吃完汤团吃馄饨,团团圆圆、和合美满,还能得福得财。
劳动报记者了解到,2月11日至2月15日,豫园千灯点亮,恭迎“天官赐福”。每日两场,“天官”携“南极仙翁”、“五谷牛郎”、“天孙织女”、“送子张仙”和“增福财神”,将闪现于豫园各处福地与大家共闹元宵。看豫园商城的非遗灯彩齐齐点亮,以“张灯”的形式,为游客提供赏灯纳福的美好氛围。中心广场高约9米的“虎跃东方”生肖灯组尤为壮丽。华宝楼墙面,一幅“千里江山图”徐徐展开,写就“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图卷,呼应巍峨的虎灯。
随着元宵临近,带有虎年元素的各色花灯已经热销,造型别致的老虎灯已然脱销,单价30元左右的兔子灯也持续热销。元宵期间,66岁的上海“宝藏爷叔”李建国还将传授手札兔子灯的技艺。
另悉,元宵期间,华宝楼一楼,和豫园小校场年画渊源颇深的“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展”持续展出21幅传统年画和11幅创新年画。而苏绣、剪纸、皮影、西洋镜、活字印刷等30余个体验项目,分布在豫园商城的文昌路、旧校场路等凝结着上海记忆的街巷中,也将在元宵节等市民游客来寻觅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