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7日下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共同举办首届临港新片区高水平开发财税论坛。
记者从论坛中获悉,三年来,临港新片区已率先试点实施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四大重点行业15%企业所得税优惠,推行国际际运输船舶退税政策,对注册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内的企业开展物流、仓储服务免征增值税等多项特殊税收政策,市税务部门更是连续三年出台了“17+10+9”共计36项支持新片区发展的税收创新征管服务举措,打造蓝税滴税务服务工作品牌。
其中,四大产业15%企业所得税政策作为社会注度最高的税收政策,截至目前,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税务局、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等四部门联合开展了六批四大产业15%企业所得税资格认定工作,共计132家企业通过资格认定,累计减税金额约11.73亿元。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和治理研究院院长、公共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怡建在论坛中表示,相比新加坡、迪拜等港口城市,临港新片区既有世界级的优良港口,又有广袤的长三角及长江流域广大腹地的市场,“临港新片区需要在离岸贸易税收政策上有所创新和突破,进一步实现更大程度对外开放、更高质量经济发展。”
当天论坛上还举行了深化税收共治合作框架协议(首批园区)的签约仪式。新片区管委会财政处、临港税务局与新片区6家园区企业代表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多方部门将依照全面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要求,在促进重点项目引入、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中加强协作共治,不断加大税收政策的宣传力度,为临港新片区社会发展增添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