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31日,距离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1天,记者提前探营世博中心主会场。从今年各家企业带到现场的展品及技术,不难发现,随着人工智能的大规模应用,技术早已从实验室的“象牙塔”走进越来越多的生产、生活场景。与此同时,今年“元宇宙”元素的加入,为科技赋能生活、生产带来了更多想象力,虚实结合的各类应用场景,也为今年WAIC的现场体验带来几分新鲜感。
“元宇宙”展区迎数字人大集会
一进入世博中心的大厅,观众一秒直奔今年的主题,“元宇宙”展区成为了今年的“招牌”。现场包括网易云、快手、soul、百度、商汤等企业旗下的数字虚拟人仿佛成为今年的“门面”,它们各自形象鲜明、颇为“养眼”,齐聚展区不失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作为元宇宙虚拟活动平台的早期入局者,网易瑶台此次参展,通过案例视频结合现场互动的方式,全方位展示了旗下的虚拟活动平台。不仅如此,记者还在展台体验了一次“云蹦迪”。
据展台工作人员介绍,网易瑶台在本次展会首次对外介绍了“蹦迪选手请就位”云蹦迪项目。该项目是网易瑶台联手网易云音乐LOOK直播推出的全新活动,打破了传统直播模式,通过复刻线下真实的舞台场景、定制专属个性虚拟形象、创新多人蹦迪比拼等互动形式,以及专业DJ主播、知名说唱主播真人线下打碟、线上同步直播的联动玩法带动氛围,营造堪比现实的沉浸感,打造前所未有的元宇宙“云蹦迪”新体验。
展区现场提供了云蹦迪体验的入口,现场观众只需扫描二维码就可以抢先体验活动,通过多人Battle、组队游戏等感受在线蹦迪和云端社交的独特魅力,体验线上线下联动的满满氛围感、参与感和仪式感。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写实风格的数字人在各行各业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和前景,数字孪生和数字人技术叩响了元宇宙大门。在“元宇宙”展区,一张连毛孔都清晰可见的数字脸格外引人注目。记者了解到,这是上海本土企业影眸科技推出的,一套以毛孔级穹顶光场扫描技术为核心、涵盖表情拆分绑定、动态贴图、皮肤微结构等全自研的全栈全自动数字人流程,只需要3天之内就可以打造拥有超写实数字人原型。
据介绍,目前,该技术自2021年底正式开始对外业务后,已与数家元宇宙概念公司展开合作,为数十家影视、游戏、营销公司提供不同等级的面部资产。
AI技术实现“进村入厂”
在今年的展会上,人工智能技术融入产业发展、服务实体经济也成为一大看点。记者看到,在“数实融合”背景下,AI技术已经走进田间、小店和工厂,与农业、制造业、文创等行业结合。
在蚂蚁集团的展台上,AI助力产业的实践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场景:网商银行“大山雀系统”首次将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于农村金融领域,服务超过60万种植大户;“百灵”系统首次探索人机互动信贷技术,半年内帮助超过200万小微经营者提升额度;数字版权保护平台“鹊凿”依托区块链和AI技术,服务超过百万创作者,价格低至一块钱……
蚂蚁集团的工作人员介绍,网商银行推出的“大山雀”系统,通过深度学习等AI技术解析卫星图像,并首次将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于农村金融领域。该系统可识别作物的种植面积、种类和长势,并结合农户对耕地的自证、政府机构登记的土地流转数据,以及气候、地理位置、行业景气度等情况,利用几十个风控模型预估产量和产值,为农户提供信贷额度和合理的还款周期。截至2021年末,已服务超60万种植大户。
继去年的甲骨文识别之后,今年合合信息将智能文字识别技术应用提高到了难度更高的钟鼎文(金文)识别上。记者在现场展示区看到,在没有人工干预的状态下,钟鼎文从内凹状态被拉平,并被转译成简体字,“克曰穆朕文且師華父悤譲氒心宁静于猷淑哲氒”等原本连在一起的复杂语句,也经过“AI断句”功能自动处理后被区分开来,方便大众理解。
现阶段,图像处理在不同场景广泛存在着文档图像质量退化严重、文字检测及版面分析困难、非限定条件文字识别率低、结构化智能理解能力差等问题。合合信息智能图像处理技术可对复杂场景下的文档图像进行高效而精准的处理。在此过程中,展示的是以“弯曲矫正”为代表的智能图像处理,基于深度学习的复杂场景文字识别,自然语言处理(NLP)三大核心技术层,精准实现复杂场景中的多语言识别。
在中国联通的展台,数字孪生工厂展现了现代工厂“人、机、料、法、环、测”全连接的AI工厂模型。据展台工作人员介绍,该技术已在工厂中实现应用,中国联通联合中国商飞已建成国内第一个5G全连接工厂,中国商飞下属工厂的所有生产要素可分为设备、产品、物料、人员、工具、工装六类,5G全连接工厂实现生产要素的万物互联。通过“5G+工业互联”网赋能大飞机制造,中国商飞在复合材料缺陷检测环节能够减少90%的比对试块,降低95%的人力成本;在检测飞机表面铆钉的环节,质检效率提升3倍以上;在线缆装配环节,装配效率提升30%。
机器人正“渗透”进日常生活中
人工智能的存在价值,是服务于人。随着人工智能的深入发展,无论是孩子、老人,还是学生、病人,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技术带来的改变,这就是技术的价值。
在商汤展台,记者见到了机器人网红“元萝卜”,这是前不久商汤发布的首个家庭消费级人工智能产品——AI下棋机器人。据介绍,这台机器人获得了中国象棋协会认证,并由奥运冠军郭晶晶代言。它融合了传统象棋文化和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可以陪伴孩子学习、对弈象棋,还能锻炼思维、保护视力,并进行行业象棋技术等级评测,让孩子玩有所得,学有所成。
现场工作人员边演示边介绍,“象棋对于锻炼孩子们的定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好的帮助。商汤希望通过创新和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一个能够真正‘思考’和‘行动’的机器人产品,让产业级AI技术走进千家万户,用科技搭建情感的桥梁,为全家人带来更多乐趣。”
在微创机器人展台前,首款获得FDA认证的中国手术机器人——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成为现场媒体的焦点。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台机器人的临床价值就是让关节置换手术操作智能化、效果精准化、流程标准化。机器人用数字化方式赋能医生的“手”(机械臂)、“眼”(导航)和“脑”(智能规划),具备操作简单、学习曲线短等优势,可有效解决传统手术中过于依赖术者经验、无法实现标准化和可重复化操作的临床痛点。
据了解,手术机器人最大的一个难点是,它的技术水准远远高出传统工业机器人,需要比工业机器人更高层次的科技水平。对行业发展更具意义的是,微创机器人还主导制定了我国首个手术机器人的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