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十万平米以上大型商业综合体,已有39家创建为国家级绿色商场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陆燕婷 发布时间:2022-09-02 16:53

摘要: 首届“上海绿色消费季”在沪启动。


9月2日,由市商务委、静安区政府共同举办的“五五购物节”标杆活动——首届“上海绿色消费季”在沪启动。本次活动将持续到9月底。据悉,首届“上海绿色消费季”以上海引领城市绿色消费风向标为目标,以引导品牌、商场和消费者共同形成绿色消费理念为落脚点,推出一系列绿色消费和绿色宣传活动,覆盖市民生活的衣、食、行、用等多个方面。


外卖平台不再

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


启动仪式上,上海商业联合会携会员代表发起了绿色消费行动倡议、欧莱雅联合康泰纳仕旗下时尚杂志发布了《解码中国Z世代的可持续消费观》白皮书。欧莱雅、海尔智家、上汽集团等7家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的优秀企业,从“绿色品牌”“绿色家电”“绿色平台”“绿色回收”四个方面进行了展陈。


时尚、绿色、科技相互碰撞,为节能降碳绿色转型发展增添了无限新活力。为助力绿色消费,一批电商平台投入大量资金引导孵化绿色消费,外卖订餐平台已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饿了么3年投入5亿元,全方位实践ESG绿色消费战略,全面引导公众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上海绿色消费季”期间,饿了么将创新推出全国首个外卖碳账户“e点碳”项目,基于用户的低碳消费行为建立积分体系,用户选择无需餐具、小份菜、使用环保塑料袋,均可兑换权益。达达集团继续发放海量消费券,聚焦绿色食品、环保商品,推广重点时段满59减15等系列大促举措。


本市创新“互联网+”和“两网融合”模式,优化收运体系,提高居民交投的便利性和满意度。目前,全市已有21家“互联网+回收”创新模式企业,推动创新“互联网+”和“两网融合”模式,经公开招投标的“两网融合”回收主体企业达64家。如爱回收的“点-站-场”智能回收管理体系,年回收可回收物可达15万吨,相当于减少碳排放量37.5万吨。


身边的商场、餐厅、菜场

都在陆续推行“绿色消费”


仲夏热浪过后,初秋“绿浪”来袭。期待上海市民可以在自己的手机上、在身边的商场里、在居住的社区中切身体会到绿色消费的无穷魅力。目前,上海十万平米以上大型商业综合体已有39家创建成为国家级绿色商场。本市大型商场和连锁经营超市均已完成一次性塑料购物袋环保替代。如上海南翔印象城MEGA,是荣获美国绿色建筑协会LEED铂金级认证的购物中心。绿色消费季期间,闵行万象城将举办“上海绿色消费季闵行专场活动”,发放虹桥镇居民数字消费券,借助虹桥镇商圈绿动联盟开幕,打造“虹桥镇首个绿色生活示范区”。据披露,9月,全市将启动2022年度国家级绿色商场创建。


劳动报记者还了解到,本市餐饮行业已有3000家餐厅荣获“上海市绿色餐厅”称号。如,杏花楼集团始终秉持绿色经营和管理理念,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低耗能的绿色发展。推出小份菜、半份菜、大力推行“光盘行动”,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提供可降解材质的打包盒和无纺布购物袋,拒绝塑料污染。严格厨余垃圾分类,减低对环境的污染。丰收日集团注重开源节流,节能减排,对水、电、气消耗进行定期监测分析,实施能源定额标准和责任制,把绿色发展的要求渗透到每个细节。“上海绿色消费季”期间,将举办本市“绿色餐厅”宣传月活动。


为强化一次性塑料制品和湿垃圾源头减量,本市已在50余家菜市场试点建立塑料购物袋集中购销制度,在70余家菜市场配置湿垃圾就地处理设施。如美天副食品公司下属19家菜市场长期坚持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在消费者和菜市场经营的两个维度中不断探索“绿色循环”;美天副食品公司6家安装湿垃圾就地处理装置的菜市场,运用物理和生物技术进行处理后,湿垃圾减量率达到75%。“上海绿色消费季”期间,本市将加强对菜市场塑料污染治理、垃圾分类等工作的宣传推广,推动菜市场绿色发展。





摄 影:陆燕婷
责任编辑:叶赟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