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6月,新组建的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挂牌,标志着原上海市国家税务局、原上海市地方税务局正式合并。新机构运转四年来,走出了一条政策“加码”与办税“减负”相结合,破除藩篱与“乘”效显现相促进的改革路。
税惠红利加码,优惠精准推送
落实降低增值税税率、提高个人所得税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实施“减税降费+缓税缓费”政策……税务机构改革后,国家减税降费政策一波接着一波。
政策好,更要落实好。
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一项项退税减税降费措施精准推送。上海华电福新能源有限公司定向收到了“政策速递”,被优惠政策“主动找上门”,不仅申请到1778万元的留抵退税“礼包”,同时还享受到煤电和供热企业缓税政策。
上海税务部门通过搭建包括基础征管、风险管理、纳税服务、政策支持4大类348个标签的管理平台,仅今年已精准推送税费优惠政策44批次,惠及纳税人缴费人1624万户次。
政策落袋后的获得感怎么样?企业最有发言权。科创板上市企业、上海微创心脉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总监李春芳表示:“各类税费优惠有效降低了高新企业的研发成本,更能激励企业加大创新力度。”
办税流程做减法,“310” 一网通办
机构改革,服务先行。如何做好纳税人、缴费人的服务?
“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从宏观层面流程再造,到中观层面资料精简,再到微观层面表单简化,办税“减法”让纳税人体验感攀升。
从首家智慧办税服务厅首个5G商圈社会共治点,上海智慧税务生态体系不断完善,税收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上海贝黎诗有限公司位于北外滩来福士商场13楼,财务高远提及税收共治点满口夸赞:“下楼就可以办税,还能和远程帮办专员视频连线,十分方便。”
同时,税务部门主动融入市政府“一网通办”平台,网上办税事项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流程也日益简化。目前,上海已实现310项税费事项“一网通办”。
国内营商环境评价数据记录下了这些年上海税收营商环境发生的改变。报告显示,上海税收营商环境提升至全国第3,缴纳税费时间指标以满分成为全国最佳表现。
建设人才队伍,帮市场主体渡过“寒冬”
机构改革四年来,从合并到合成,上海税务将人才作为新思路的实践者、大项目的战斗员、急任务的冲锋队,以领军人才为核心,组建项目制攻关团队,带领专业人才、青年干部在长三角一体化、临港新片区建设、“信用+风险”动态监管、发票电子化、数字人事等重点项目中创新理念、大胆探索、攻坚克难。
“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今年3月,上海突遭新冠肺炎疫情袭击。适逢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在即,系统内710个党支部9000余名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全体税务人交出了一份有分量的成绩单:4月1日—6月30日,办理留抵退税700多亿元;今年上半年累计办理新增减税降费近400亿元,办理缓缴税费140多亿元……市场主体在政策帮扶中,渡过疫情“寒冬”,爆发出更加强劲的发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