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景气指数增长12.9%,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迈向更高能级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叶赟 发布时间:2022-09-27 17:34

摘要: 上海聚集的持牌金融机构达1707家,金融机构总数逾万家,已成为中外金融机构最集中的城市之一。


9月27日,最新发布的上海金融景气指数报告(第十六期)显示,上海金融景气指数为5560.27 点,同比增长12.9%,增速较上一期(5.6%)大幅提升。


上海金融景气指数由中国经济信息社和上海金融业联合会联合编制,至今已连续发布十六期,被誉为上海金融界的“风向标”和“晴雨表”的。指数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人才、金融国际化、金融创新、金融生态环境六个维度出发,全面准确衡量上海金融业发展状况。今年,项目组顺应数字化转化等大趋势,增设“再保险市场”等三级指标,剔除“ATM 机具数”等三级指标,务求保持指标体系与时俱进。


指数结果显示,上海金融景气指数自2006年以来的复合增长率达到12.1%,高于上海市GDP复合增速(9.8%)2.3个百分点,保持稳健上升的发展态势。据统计,2021年上海金融业增加值达到7973.25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18.5%,占全国金融业增加值的8.7%,居各城市之首,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同时,金融市场交易额、融资额等核心指标已追平甚至赶超纽约、伦敦等老牌金融中心,金融开放枢纽门户地位获得国际认可。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各项指标相较于历史平均增速的情况,指数报告引入了“灯号图”的分析方法。从灯号评价结果看,2021年金融景气指数及六项一级指标全部呈“绿灯”状态,其中金融机构等四项一级指标成长势头尤为突出,增速高于过去15年均值的1.5倍,处于“正常趋涨”状态。



在一级指标中,2021年共有五项实现了两位数的高增长。具体来看,金融市场子指标增长7.3%,反映出上海金融业在确保规模增长、风险防控和服务创新之间的稳健探索。一方面,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突破2500万亿元,直接融资额达到18.3万亿元,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高效率资金供给,“上海价格”在国际市场获得广泛应用;另一方面,上海持续巩固防控金融风险成效,截至2021年末辖内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0.81%,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


全市外资金融机构占比30%、全国近半数的外资法人银行、保险机构、基金管理公司落“沪”、全球排名前十的资管机构均已在此开展业务……数据显示,上海聚集的持牌金融机构达1707家,金融机构总数逾万家,已成为中外金融机构最集中的城市之一。上海全球资管中心建设也取得了可喜成绩,资产管理规模约占全国四分之一,国内首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外资控股券商、外资控股合资理财公司相继开业,上海成为国内外高能级金融机构不约而同的选择。


责任编辑:罗菁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第十六届上海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洽谈...

2025年建成上海新兴金融中心,...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打造全新增长极,...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