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8日,上海市2022年“世界标准日”主题活动在沪举行。活动发布了国际标准化长三角协作人工智能专业平台、2022年“上海标准”、标准创新贡献奖、首批企业标准化总监、新型标准化技术组织、2022年标准化白皮书等一系列标准化创新成果。依托协作平台,沪苏浙皖四地还将共同培养国际标准化人才。
首创标准化总监制度
2020年,上海曾会同长三角各省市场监管部门率全国之先建立国际标准化区域协作机制。劳动报记者了解到,本次,沪苏浙皖聚焦人工智能领域,成立国际标准化长三角协作平台人工智能专业平台,进一步集聚长三角区域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应用、人才等优势,共同提升人工智能国际标准化能力水平。通过协作平台的共建共享带动更多企业以区域整体优势共同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提升长三角区域人工智能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依托协作平台,沪苏浙皖四地将发挥人工智能国际标准化专家顾问、头部企业等作用,为区域有条件有意愿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机构、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服务,共同培养国际标准化人才。”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标准创新处处长李菁表示,通过平台培育和孵化人工智能标准化项目协作,形成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团体标准、企业联合标准等形式载体丰富的标准化成果,加速长三角区域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转化速率,带动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今年,还创设了标准化总监制度。会上,本市首批5家企业为本单位标准化总监颁发了聘书。通过实施企业标准化总监制度,引导和鼓励企业通过聘用标准化总监,进一步提高企业标准化意识和管理水平。行业主管部门通过开设标准化总监高级研修班、建立标准化总监交流平台、引导鼓励企业聘用标准化总监等,逐步形成一支以企业标准化总监为引领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队伍。
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全力构筑标准化人才战略优势,初步形成“1+X”标准编审、高校标准化学科、企业标准化总监、标准化高级智库(市标准化战略咨询委员会)组成的金字塔型人才培养体系。
打造“上海标准”金字招牌
上海一以贯之地坚持对标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要求,挖掘和培育一批支撑“四大品牌”、“五个中心”建设的高水平标准。本次获评的十项标准既有助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上海指数”标准,也有领跑全球的高端装备标准,更不乏跑在新赛道的“元宇宙”标准。
如江南造船(集团)有限公司首创性地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B型舱货物围护系统,实现全面超越日韩船企零的突破。运用该标准建造的99000立方米超大型乙烷运输船(VLEC)获得美国、英国等多国船级社认证证书。目前累计获得16艘VLEC订单,合同总金额超19亿美元,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
上海还将推进新型标准化技术组织建设。把握上海科技和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新形势,聚焦关键领域设立5个能更快响应产业发展和市场主体标准需求的新型技术组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传感器与物联网、智能家居、司法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