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5日,第五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世界开放报告2022》发布暨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行。论坛上发布了由国内权威智库组织撰写的《世界开放报告2022》和最新世界开放指数。《报告》今年首次公布了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后各国开放情况,表明2020年的世界开放指数继续呈下降态势,世界开放政策和绩效双双微降。
“世界开放指数”呈下降态势
“世界开放指数”是该报告的核心创新成果、最大特色和亮点,该指数通过测度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境经济开放、社会开放和文化开放,包括开放政策和开放绩效,共计29项具体量化指标,对129个经济体2008年至2020年的开放度进行排名。
《报告》显示,总体水平上,最新的世界开放指数继线呈下降态势。2020年,世界开放指数为0.7491,比2019年下降0.02%,比2008年下降4.1%,比2015年下降1.5%。
开放领域上,经济最开放、社会较开放、文化较不开放总体格局持续,但社会和文化开放步伐近年来有所加快,缩小了与经济开放度的差距。开放成效上,反映政府开放意愿的政策指标和反映开放结果的绩效指标双双下降。区域开放上,开放指数较高的是欧洲、北美、东亚和太平洋。其中,开放度比上一年扩大的仅东亚与太平洋、北美两个地区,其余地区有所缩小。
《报告》指出,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均表明,世界开放的演进不是线性的而是波动的,目前仍处于震荡下行期。
“经济开放指数”略有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指出,2020年世界经济开放比2019年略有提升。“经济开放”指跨境贸易(货物+服务)、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开放。2020年世界经济开放指数为0.8805,比2019年提高0.5%,比 2008年下降8.4%,比2015年下降4%。
世贸组织副总干事张向晨在论坛致辞中指出,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适应数字经济转型等新问题上持更加开放的态度,愿意通过国际合作解决问题。
《报告》同时指出,数字经济为全球化注入动力,“数字经济使后疫情时代消费模式转变,并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同时,全球化还呈现向区域化集中的趋势,区域一体化推动全球化深化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在解读报告时表示,当前,疫情阻碍了全球贸易持续发展,成为影响国际贸易的最重要风险变量。“疫情挫伤了贸易主体的信心,引发各国加强贸易保护并制约了国际投资的自由流动,引发国际投资争端和加速规则调整。”
《报告》还公布了全球129个经济体的开放指数,并进行排名。
新加坡是2020年世界上最开放的经济体,其开放指数高居129个经济体之首。自2008年以来的13年中,新加坡有6年排名世界第一,其余7年排名世界第二。在世界最开放的二十大经济体榜单中,德国和中国香港2020年排名世界第二位和第三位。
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报告》还发布了“一带一路”经济体开放指数。2020年,“一带一路”经济体开放指数为0.7218,比2019年提高0.4%,比2008年和2015年分别提高5%和1.7%。在2009年至2020年的12年间,除2009年同比下降外,随后11年各年均比上年增长,显示出“一带一路”经济体持续扩大开放的趋势以及“一带一路”倡议释放的扩开放巨大潜力。
《报告》指出中国开放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世界的贡献,虹桥坛研究中心理事长顾学明在解读时指出,克服全球性挑战需要真正的全球合作。中国始终坚定不移地对外开放,并通过进口博览会等国际展会、共建“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等务实方案推进全球开放合作,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与国际合作平台,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顾学明认为,进博会发展成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自2018年首次举办以来,进博会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真正实现了“买全球、卖全球、惠全球”,正在成为市场相通、产业相融、创新相促、规则相联的重要平台。世界各国知名企业纷至沓来,来自全球的优质商品、创新方案纷纷亮相进博会,既丰富了国内消费者和采购商的选择,也让各国参展商和投资商收获满满。进博会作为中国宣示扩大开放举措的重要场合,落实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实践,第五届进博会克服疫情影响如期举行,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还对中国国迎难而上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全球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的新机遇,在制造业、金融开放、数字经济和绿色开放发展等领域新的突破进行了梳理,并穿插在多个章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