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长宁区天山路的芙蓉江电脑城,曾经是沪西人心中的城市地标。李梅是电脑城第一批入驻商户,已经经营了20多年。四年前,芙蓉江电脑城关门,她搬到了附近的虹桥电脑城。
“电脑普及的年代,芙蓉江家喻户晓,里头有一百多个数码柜台。”李梅说,后来网购兴起,电脑城里只剩下十几个柜台,大家集体搬至虹桥电脑城,很多市民也不太熟悉。
偶然的一次机会,李梅试着将鼠标、转接头等小商品挂到美团上卖,每个月居然有好几百单生意。更重要的是,有人不知道旧电脑城已关门,看到李梅挂在平台上的搬迁告示,顺着地址找到了新电脑城。
尝到甜头后,李梅打算将维修服务也挂到网上,顾客可自行预约师傅上门。她表示,有的柜台早就这么干了,只是做外卖的还不多,“我既卖东西又保修,相当于双倍的客流。”
10月31日,住建部、民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健全完善城市社区服务功能。通知提到,要适应居民日常生活需求,配建便利店、菜店、食堂、邮件和快件寄递服务设施、理发店、洗衣店、药店等便民商业服务设施。
随着社区商业持续繁荣,即时零售等新模式不断涌现。不少实体店拓展经营半径,不仅线上零售商品,还提供图文打印等便民服务。零售平台美团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平台上既提供商品零售,又提供服务零售的商户数增加了127%。
不仅在上海,在北京、杭州等地,15分钟社区店周围的需求,也正通过外卖平台的即时零售平台等得到满足。
文具店店主王柳今年将文具店入驻到外卖平台,经营范围也有所调整。“我们经营文具店很多年了,今年看到一些新的需求,才上线了打印服务。”王柳说,线上消费者的需求五花八门,但是又很紧急,“尤其是周末,家里缺少办公用品,比如订书钉、印泥等,很多人会网上搜一下哪里有卖”。半年前,王柳接到很多“店里能否打印”的询问,顺势推出了图文打印和照片冲洗服务。
“我们也有打印机售卖,但多数人是临时使用,不想一次性购入大件。”王柳决定拆开一台打印机,为周边居民提供打印服务。消费者在美团上购买名为“打印”的商品,就可以联系店主传文件,等待骑手送来成品。
商务部等12部门发布的《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推动业态和模式创新,线上线下融合,满足即期消费,激发潜在消费。
“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原本就是经常出现、同时发生的。”业内人士表示,繁荣的线下社区商业催生了便民小店,即时零售、社区团购等新模式,则让实体门店触达了更多消费者,发展出全渠道的运营能力,转型升级为“社区万能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