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届进博会现场,16台闵行产的智能消毒机器人成为今年特殊的“职工”。它们每天穿梭在各展馆通道内,通过顶部的喷口,有节奏地向外喷洒着消毒液喷雾。这款具有“硬核”消杀功能的空气雾化消毒机器人也吸引了众多参展者的关注。这些机器人提前部署了线路,在各个场馆自动巡航,顺利完成了今年的消杀任务,不仅效率高,还节省了不少人力。据了解,这也是进博会首次大规模采用智能机器人进行无人化消杀作业。
会避让行人,还会语音提醒
这些机器人的制造商正是闵行企业——达闼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记者在国家会展中心8.1号馆内看到,达闼机器人交付工程师李中超正在和同事一起,“陪”着机器人完成场馆消杀工作。在进博会召开期间,16台雾化消毒机器人将被分散部署在“四叶草”的a、b、c三个办公区和中央广场,以及四个“叶片”场馆内的通道步行街。
“目前主要安排机器人在一天中的两个时段进行消杀,即上午4个小时,下午4个小时。”他告诉记者:“主要是消杀空气中的微生物,也就是细菌和病毒,包括冠状病毒、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流感病毒等。同时消毒液对我们消毒的对象——人、物、环境,不会带来次生的灾害,不含有刺激,残留,腐蚀和易燃易爆的物质,不会产生额外的危险。”
记者从现场看到,该机器人在无人操控的情况下可灵活穿梭于狭窄通道。李中超告诉记者,机器人主要通过360度的全息感知系统以及自身携带的激光雷达和超声传感器,来实时感知室内环境,在进行消毒作业时自主避障,不仅会避让人,还会对遇到的行人进行语音提醒。
日行两万步,替机器人“丈量”作业环境
李中超告诉记者,他只需将每日计划消杀的路径输入到机器人的“大脑”中,机器人就会按照既定路径完成消杀作业,且全程无需人力进行控制,甚至充电也是全自动的,“这款机器人可以7×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工作,我们还给它配置了自动充电的算法逻辑,让它在低电量的状态下面,可以自己回到充电装置旁实现自主充电”。
而机器人能够自主消杀的“路径”,全部来自于李中超和他同事提前一周现场部署,用脚步“丈量”而来。“我们3个人负责16台机器,基本上前期规划路径时,每天人均两万步,”他向记者解释,交付人员需要提前勘察环境,确认现场环境是否具备作业条件,同时确认最大宽度、最窄通过性、地面最大坡度等数据,用于为机器人的作业路径进行建图。因此,每日绕着展馆“兜圈”,成了李中超工作的主要内容。
展会进行中的工作也不轻松,虽说是无人化消毒作业,但陪着机器人工作并不是件容易事,最大的挑战便是做机器人的“保安”,随时替它们排除障碍。“主要是处理现场机器人突发的情况。比如机器和现场观众发生碰撞,或者因为观众‘好奇’,围观或随意触碰机器屏幕,导致机器定位丢失等情况,我们都需要及时处理。但所幸这几天都没有出现类似的情况。”李中超说。
借进博平台学习行业前沿技术
记者了解到,机器人消杀相比人工消杀,效率更高,且按时按量,不容易造成消杀遗漏。李中超还向记者介绍道,根据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楼层,机器人可以跨楼层、跨区域交叉地去进行消毒。只需规定每个点需要的时间和次数,每台机器人就会按要求不折不扣地执行。
他告诉记者,这次的消杀机器人是与莱慎生物的强强联合,“想要做一台成功的消毒机器人,需要掌握消毒专业知识的企业和掌握机器人专业知识的企业,在足够开放的平台上联手合作,莱慎生物在消毒产品领域耕耘多年,而达闼则是云端机器人制造商的代表,两者各展所长。”
这是李中超第一次参加进博会,他告诉记者,听说今年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首设人工智能展区,自己作为从业者,也不想错过难得的学习机会,“进博会最后一天,我准备认真去逛展,前几天抽空粗略了解了一圈,智能科技类企业今年的展品很吸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