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创新势头强劲,第二届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在沪落下帷幕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陈宁 发布时间:2022-11-18 18:18

摘要: 11月18日,第二届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在沪落下帷幕。

11月18日,第二届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在沪落下帷幕,期间共举办包括1场高规格的开幕活动、近40场高层级的同期活动。据了解,本届产业周以创新成果树立行业标杆、以龙头企业引领行业趋势、以丰富活动推升行业热度、以深度交流落实办会宗旨,共同将上海打造成为连接长三角、辐射全世界的生物医药产业会客厅。


聚焦产业前沿创新


上海作为我国生物经济创新高地,产业创新能力强劲。截至目前,上海今年已新增获批4个1类国产创新药,有6个医疗器械产品已通过国家创新特别审批程序上市。在多项创新成果的加持下,上海在生物医药领域的“领头羊”效应深入长三角。


为进一步增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前瞻性创新能力,加速从“仿创结合”向“首发引领”突破,更大程度发挥上海对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的引领作用,产业周举办多场专题论坛,探讨生物医药产业的诸多前沿理念,以创新成果树立行业标杆。


在生物医药前沿领域,“2022浦江医药健康产融创新发展峰会”“上海市级医院临床科技创新论坛”“上海生物疫苗自主创新峰会”“2022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等多场论坛,聚焦以新技术改变创新药研发格局、提高药物研发效率。


在医疗器械领域,产业周内举办的“高端医疗装备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创新医疗器械生态峰会”等高端活动,邀请医工交叉领域院士、高校及医院专家、行业领导、投资人、企业家等就高端医疗装备创新开展深度交流。


在深化临床协作领域,为使科技创新更好结合产业发展,本届生物医药产业周中对上海市首批产医融合创新基地进行授牌,启动HI-CLIP医企协同研究创新平台2.0,致力于推动产医融合转化更加快速顺畅。


聚焦数字化转型赋能


中药能否数字化?AI的介入能否提高合成药效率?如何利用机器学习提高医疗影像质量?生物医药企业如何借由数字化破局?


在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周,勃林格殷格翰、联影、凯宝、微创、罗氏制药、赛诺菲等在行业数字化转型领域特色企业,与多位院士专家、专业投资机构一起,探索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浪潮里的生物医药产业转型。


当前,数字技术与生物医药产业正加速融合,加快实现资源数字化、协同网络化是以数字赋能产业的重要方式。据速石科技对全球44家顶尖医药企业的调查,其中41家与AI初创公司有合作关系,至少有8家药企参与了对AI初创公司的投资,投资总金额超过1.3亿美元。


在上海,众多生物医药企业也正加速数字化转型。例如,落地上海徐汇区的联影智能,正致力探索元宇宙同医疗设备的融合发展。在脑疾病诊断方面,联影智能的AI已可以实现病灶的自动检测分割,为医生提供疾病诊断的参考依据;在脑疾病治疗方面,AI可一键完成诊断级的病灶和病变所在器官的三维重建,帮助医生模拟手术方案。


为助力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资源数字化、协同网络化、产业智能化深化发展,产业周举办“2022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医生云大会”,邀请钟南山院士、樊代明院士和张伯礼院士共同担任大会主席,探索数字化赋能智慧医疗创新模式,发挥长三角协同优势。


聚焦发展生态构建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6166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达到1345亿元,同比增长5.5%,展现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强大韧性与活力。


实际上,这种产业的韧性与活力,离不开上海完善的产业服务“生态圈”。而在本届产业周,上海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构建,帮助产业发展解决人才培育和营商环境优化方面的难题。


例如,在人才吸引方面,本届产业周期间举办“上海国际医学创新高峰论坛”,为“春昇杯”医学创新人才大赛进行颁奖,搭建医学科研成果展示平台,启动“海上医昇”创新人才专项基金启动仪式,对接企业孵化成果。


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本届产业周还在闵行、嘉定新增落地2个上海市生物医药产品注册指导服务工作站,总数量达到14个,解决企业在产品研发、注册申报、产业落地等环节遇到的困难,进一步延伸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服务范围,实现对企业的个性化服务与精准扶持,进一步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服务能级。

责任编辑:叶赟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周昨日开...

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将...

专门为“她”而来,中国女性健康需...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