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0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近期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格保质量专题新闻发布会,并公布了第二批查处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违法典型案例。据悉,这是继12月14日公布首批查处的价格违法行为典型案例后,市场监管总局在一周之内再次公布典型案例。
最新公布的第二批查处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违法典型案例中,上海2起案例“上榜”:
上海日机装贸易有限公司发布违法广告案中,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上海日机装贸易有限公司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广告,宣称“安诺清S型(安诺清M型、安诺清P型)空间除菌消臭装置”为“医疗器械制造商设计开发的空间除菌消臭装置”,可以“秒杀新型冠状病毒 1秒灭活87.4% 10秒灭活99.9% 秒杀变异新型冠状病毒 1秒灭活90% 5秒灭活99.9%”等内容,构成非医疗用品违法使用医疗用语。当事人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相关规定。2022年11月1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令当事人停止发布违法广告,并处罚款3.34万元。
还有上海广伊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销售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儿童防护口罩案。近期,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接到移送线索,对上海广伊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进行检查。经查,该公司采购上述不合格口罩200袋,货值金额共计3760元。其中,已销售93袋,退回107袋,违法所得为474.3元。该公司销售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于12月9日对该公司作出没收违法所得474.3元,罚款人民币5640元的处罚决定。
市场监管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田世宏表示,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是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保障。市场监管总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秉持“监管为民”理念,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依法从严从快查处价格等违法行为,对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哄抬价格、囤积居奇、虚假宣传、虚假违法广告、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出快拳、出重拳,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举措深入推进稳价保质工作。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深入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在全国范围内查处一批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价格等违法典型案例,对不法经营者形成强大震慑。据披露,近两周,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立案价格违法行为307起,结案92起,处罚金额258.1万元,监管执法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继续加大监管工作力度,保持高压执法态势,持续曝光典型案例,进一步做好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