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上海市消保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中消协、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的指导下,始终站在服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高度,坚定“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维权信念,在维护消费公平、主张维权正义、优化消费环境、促进消费恢复等方面作出积极努力。
上海市消保委发起成立消保基金会,放眼长远,探索消费领域社会共治的“上海模式”。
全年共受理
消费者投诉326863件
2022年全年,全市消保委共受理消费者投诉326863件,同比增长40.7%,涉及商品和服务总额13.9亿元。
开展消费调查9项;开展对15大类289件商品的比较试验,向有关行政部门移送违法违规线索4条;完成消费评测41项;完成对2部消费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意见反馈,办理建议提案7件。
过去这一年,上海市消保委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信息1970条,日均阅读量超3万,首条阅读量最高超256万,粉丝从33.7万跃升至52.4万,公众号位列全国消费者组织排名之首。
蓄力长远发展
发起成立消保基金会
面对消费发展的新趋势,唯有拥抱创新、敢于突破、厚植根基,才能把上海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事业推向高质量发展。上海市消保委坚持创新驱动,为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厚植根基。
群策群力,积极推动《消法》《消条》修改。方惠萍主任亲自带队与市人大沟通,建议上海率先一步,加快实现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制度创新。
上海市消保委联合上海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成立课题组,分析近年来消费业态、模式、方式变化的现状,借鉴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先进经验,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消法》《消条》修订调研报告和《消法》修改建议,向市人大上报并配合完善了《上海代表团关于修改〈消法〉的议案(草案)》。邀请市人大法工委、财经委和立法研究所、市司法局及同济大学课题组等专家,专题研究“消费者组织”条款,拟定修订建议,逐条对照修善,形成并提交《<消条>修订建议稿(草案)》和重点条款参考案例。
新修订的《消条》于2022年8月1日施行,不仅进一步明确了消保委法定的公益性组织性质,而且强化了消保委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的平台功能和桥梁纽带作用。上海市消保委以贯彻实施新《消条》为契机,聚焦需求诉求,破解维权难题,回应百姓关切,进一步提升了依法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能力和水平。
放眼长远,发起成立消保基金会。探索消费领域社会共治的“上海模式”,市消保委牵头7家大型企业和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成立“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基金会”,在受侵害消费者援助、公益活动组织、贡献人士奖励等方面给予更好的支持保障。表彰奖励消费维权表现突出的单位(集体)和个人,着力支持消费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发展,致力于打通消保委公益诉讼和支持消费者个体诉讼的路径,助推消保委提升作为,促进了上海消费环境建设。
统筹资源,着力构建全社会大维权格局。上海市消保委聘请了18名乐奉献、有担当的特邀志愿者参与消费维权,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发声音、出铮言、作文章”。特邀志愿者针对预付性消费、医疗美容、教培网游等热点问题发表专业意见和观点,助推消费维权攻坚克难;深度参与市郊民宿调研,助力产业发展建言献计;围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共促消费公平”“城市烟火气”“消费者至上”等主题提笔撰文,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上海市消保委为首批特邀志愿者颁发聘书
秉持公平正义
凝聚力量共克时艰
上海市消保委联合市商联会、市工经联等13家行业组织共同发起“全力以赴抗击疫情,携手共护消费公平”倡议。针对封控期间物资短缺、商品和物流价格上涨等情况,公开批评“天价大白菜”事件,促使其于次日就保供稳价做出“五项承诺”;正告趁疫情坐地起价牟取暴利的不法商家,呼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投身抗疫保供。同时,在受理分派消费者投诉中,加强对保供物资质量、社区团购价格等热点问题的筛查,市、区消保委携手及时介入、专人跟踪,化解涉疫价格投诉600余件,及时妥善处置群体性争议10余起。
用力规范团购服务。针对特殊时期市民集中反映生活物资短缺的需求,通过“上海市消保委”微信公众号连续7天发布“居家抗疫团购汇总”,60余个知名品牌和企业为74.2万余户上海家庭提供了食品及生活必需品,并向市民供应了超过40万份团餐。团购信息的发布既打通了消费者的购买渠道,也激发了其他组织全力保障城市供应、共同服务民生的热情。此外,为规范特殊时期的社区团购,接续发布《团购采购做到“两个弄清”和“三个尽量”》及“‘团购规则’推荐参考”等多个消费提示,推动了团购不合理做法及时纠正。
全力疏导公众舆情。疫情期间,上海市消保委第一时间成立“消费争议处置协调小组”,制定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期间投诉处理工作的要求》,搭建经营者与消费者沟通联络的桥梁,协同一致共克时艰。针对机票及酒店退改纠纷多、同品不同店价格差别大、生鲜配送服务不及时等集中突发舆情,市、区消保委主动出击、强化协调、同步口径,加强与重点行业企业的沟通联络,了解运营情况、互通处理信息、完善应急保障、督促兑现承诺,将“联络畅通、反应快捷、化解高效”的处置机制落到实处。对发现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通过快速锁定证据、定人定向联络、跟踪督办反馈等措施,维护了消费市场的稳定有序。
助力复工复产
促进消费回暖
为助推消费恢复和重振,上海市消保委恪尽发展之责,为消费的恢复和重振踔厉奋进。
上海市消保委关注企业复工复产复市面临的困境,关心消费者日常生活中面对的困难,认真做好正向激励、疏通引导工作。一是主动向经营者伸出援手。了解企业的现实困难,关注消费维权的潜在问题,鼓励企业迎难而上,指导企业优化服务,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二是及时从诉求中摸清情况。坚持从消费者投诉中、日常专业维权中发现苗头性、倾向性、趋势性问题,对市场稳定、民生保障相关问题超前研判、跨前筹划、提前介入,为促消费、保稳定、助增长、添活力积极作为。
贴近需求需要,挖掘消费潜能。顺应消费发展的新形势,体察式比较试验贴近需求,润唇膏、充电暖手宝、电蚊拍、电风扇、降温喷雾等比较试验呼应了季节性需求,假发、美发直发器、奶酪制品、牛排等比较试验契合了重点人群需求,小厨宝、烧烤取暖器、打印机、帐篷、空气炸锅、果蔬清洗机等比较试验则回应了新兴热点需求,邀请行业专家细化解读、科普知识,提升了消费宣传引导的权威性。
体验式亲自测评贴紧需要,雪糕、冷冻蔬菜和新鲜蔬菜、水果和果汁、临期食品等亲测“接地气”,备受消费者关注;智能门铃、快递保价、脱单盲盒、婴儿水、鱼丸、防水手表等亲测“聚人气”,广获媒体跟踪报道;烘干机性能大比拼“有生气”,得到消费者青睐和点赞,快速响应、适时发布,满足了消费者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提升了城市烟火气。
加强指导指引,助推消费增长。上海市消保委主动融入上海城市建设、市场发展,一是把准节点,强化服务保障。助力“购物节”“旅游节”,驻场保障“进博会”,开辟通道快速处理消费争议和纠纷;针对618、双十一等促销节点,发布消费提示,提醒经营者依法规范经营、消费者科学理性消费,起到积极的宣传引导效果。二是接续评测,弘扬消费文化。开展第五届上海特色伴手礼评测,88家企业、168件产品报名参与申报,以地域特色、品牌文化、产品品质、行业影响、产品体验等为维度进行初选,92件产品进入“2022上海伴手礼”甄选轮环节。评测活动传承了“老字号”品牌信誉,弘扬了海派消费文化,促进了文旅商融合,为企业发展增添了动力,也为消费增长注入了活力。
调研第五届进博会
市消保委研究疫情发生以来消费者投诉聚焦的隔离险产品,就互联网保险产品“低进高出”的结构性问题,提出观点主张,建议建立健全相匹配的产品设计、营销、理赔规则体系。市消保委还选取了10款线上消费常用APP,从告知同意、拒绝路径、显著区分个性化展示、标签自主控制机制、算法备案等方面评测个性化推荐的相关格式条款,检测APP推荐服务时对消费者个人信息及权益保护的现状,引导行业制定更为公平合理、保障消费者权益的用户协议。
提振消费信心
助推消费高质量发展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上海市消保委将紧密围绕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紧扣中消协“提振消费信心”年主题,把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贯穿于工作始终,努力在服务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复苏、提升维权效能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
一是坚持“消费者至上”,努力实现多举措有力保障。从消费者投诉化解基础工作入手,抓住权益保护的重点难点、消费者的愁点痛点,善用多用维权“工具箱”,最大限度地保障消费者实现诉求。
二是坚持“消费者为本”,大力提升监督的社会效果。找准“着力点”,广纳“百姓愿”,打好“组合拳”。通过加强对消费社情民意的收集,加大对消费者“急难愁盼”问题的梳理,关注老人、婴幼儿、未成年人等重点人群,进一步拓展监督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形成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让消费者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上海市消保委召开外企消保圆桌会
三是坚持“消费者优先”,倾力发挥平台的宣传优势。从消费市场实际与消费发展趋势出发,努力发挥消保委的平台作用,全力做好宣传引导,推动消费升级、促进消费增长,助力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四是坚持“全社会共治”,抓住长三角消保委联盟上海再次轮值的契机,紧扣“一体化”“高质量”,奋力构筑共建共管共治大维权格局,助力一体化融合,助推高质量发展。推进合作,围绕“公益诉讼”这一重要法定职责,与法院、检察院等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以理论研究为基础,以实践探索为抓手,在案件研判、信息互通、法治宣传等方面形成诉求保障的法治合力,加大对不法侵权行为的震慑力度,高质量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表彰“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贡献人物和集体”
消费者权益保护事业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凝聚共识、共建共享的系统工程。自1986年上海市消费者组织成立至今,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大力支持上海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为弘扬依法维权、促进消费公平、提振消费信心、助推经济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在2023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上海市消保委决定表彰为上海消费者权益保护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和集体。通过对他们先进事迹的广泛宣传,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弘扬正气、树立典型,激励更多社会人士关注和参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投身和奉献消费者权益保护事业。
希望全社会以贡献人物为榜样,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开拓创新、主动作为,为上海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展现更大的担当!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贡献人物”名单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杰出贡献人物
叶公琦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突出贡献人物
任超英 江 宪 陆兰婷 赵皎黎 徐家平 唐 华 楼明刚
2022年度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贡献人物
柴俊勇 胡 卫 徐子瑛 徐建民 黄少星 陈春兰 王 瑛 谢正豪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贡献集体”名单
中国消费者报上海记者站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海波热线栏目组
澎湃新闻团队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举报中心
上海市金山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
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久事(集团)有限公司
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北高新(集团)有限公司
西本新干线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