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新理念|你还会购买名牌包吗? 理性不等于“低配”,年轻职场人推崇“少而精”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叶赟 发布时间:2023-04-24 16:23

摘要: 理性消费并不意味着放弃好的东西,降下来的或许是商品购买的“数量”,提升上去的确是对商品品质的坚持。

现在的职场白领还会给自己买名牌包吗?在当前的全球经济的背景下,不少职场人的荷包正在缩水,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以往“买买买”的节奏。不过,新的消费观念也在逐渐形成:理性消费并不意味着放弃好的东西,降下来的或许是商品购买的“数量”,提升上去的确是对商品品质的坚持。而这种“少而精”的购买理念,已经能从“职场人买包”上窥得。


买包“带图寻款”

购物更从容、目标更清晰


“随着价格不断上涨,我在消费时变得比较谨慎。”25岁的小吕最近看中了一个几千元价位的法国Longchamp手袋,以及一个差不多价位的三宅一生的包包。不过她考虑先缓一缓再说,理由是“包不在多,我想再好好对比一下,选一个确定适合自己的入手。”


“以前买包没有规划,看到款式新颖一点、手头有钱的都会入手,但现在会更加注重品质和长久性。”在上海一家外企上班的小蒋分享了自己买包的“进化”历程,而之所以会做出改变,原因有二——


一方面,全球通胀背景下,许多口碑度不错的品牌都在齐刷刷涨价。根据要客研究院《2022中国高净值消费者洞察报告》,近三年Chanel、Gucci、Prada、Dior等头部品牌包袋平均涨价幅度已经超过32%。


另一方面,国内消费者们也在成长,变得不盲目更从容了。其关注重点不再止于手袋本身,而是有着更清晰的目标,包括个性化需求,亦或是对功能和品质的要求。


以在手袋领域凭借皮质“耐用”而著称的LV作为例子,前不久,LV在2023年首次全球调价之前,上海多个门店都经连续多天出现排长队的情况。


一位LV销售告诉记者,许多消费者都是“带图寻款”、目标清晰,直冲某些热门手袋而来。例如受欢迎程度最高的Carryall,Nano Speedy,Speedy20、Speedy25等都已售罄,其他包括“邮差包”(Pochette Métis)、“达芙妮”(Dauphine)等款式也是一包难求。


而据上述销售表示,即使没有成功购买到,不少消费者也并不会立即调转方向转而选购其他替代款,他们多会选择继续耐心等待。


而从中不难发现,这些大热的款式大多有以下特点:一是价格相对更适中;二是款式和颜色更经典、不容易过时;三是容量大小等功能性上更实用,适合职场通勤。


理性不等于“低配”,

职场人追求“少而精”


“现在经济环境下,所谓调整自己的消费行为,并不等于放弃那些好的、精致的东西。例如买包,我们可以少买、不乱买,但不等同于不买。”一家知名时尚杂志社的编辑Rebbeca向记者表示,其实对于许多职场人来说,手袋具有刚需性。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收纳物件,更是一张你向周围人递过去的“名片”。


例如,像咨询顾问、销售等这类经常需要带很多文件的职业,首选当然是能装得下A4纸的大号包包。造型要够硬挺,线条要够利落,以简洁干练的风格来传递你的严谨和专业度。


又例如,从事一些行业会不可避免出席一些重要的活动,这时你就需要一款能提升气场的包包,比如律师等行业。这时,大小适中、造型感强却又不突兀的手袋一定是首选。


而对于地铁通勤一族来说,一些质地为亚麻和棉组成的涂层布手袋则是不错的选择,其格外轻便柔软而且禁折腾,平时上班装钱包、日用品、雨伞等完全没问题。


诚然,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不代表就要过“低配”生活,“少而精”的理性消费其实当下不少职场人的新观念。


一位资深时尚买手也从顾客身上发现了这一变化,“过去,不少消费者有过一段盲目追求数量的消费阶段,无选择无规划地乱买其实才是最大的浪费,”他表示,这两年能明显感受到消费者变得更从容,许多同行买手的订货也更加趋于理性,会格外注重品牌品质和可持续性。


用这位买手的话来说:“理性消费”并不是说一刀切的不买不更新,而是“认真地买、巧妙地搭”。


消费者眼光变长远

保值性和流通性被纳入考量


对于目前职场中坚力量的80后、90后消费群体来说,他们在购买包时眼光更长远,会深一层地考虑到未来再次转卖商品时的成本。因此,一些被认为“保值性及流通率更高”的经典款式会更受青睐。


过去三年中,头部包袋品牌中涨价最凶的,当属香奈儿。以香奈儿经典款Classic Flap和2.55 Reissue为例,其定价已直接飙升到了7.5万元这个档位。而在2019年,这两款包的价格还在3万多元,短短不到四年时间,身价已然翻番。


一家二手奢侈品店老板表示,有人曾在店里五年前花2.2万元买走了一个二手香奈儿CF包,但在今年春节,这个包以3.8万元的价格被回收走了,“相当于这个人背了5年包,还赚了1万多元。”


也有消费者发出类似的调侃:“两年前买的包,涨了快1万元,但理财买的基金倒是亏了不少……”由此,比起一些年年更迭的“季节款”手袋来,消费观更为沉稳的80后、90后群体在选购品牌包时,往往会尽可能倾向品牌的经典款式。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品牌包虽然在保值性上有区别,但“保值”并非是“赚钱”的意思。“只有极少数的品牌包可以被看作‘理财产品’,这个比例连10%都不到,”一位资深奢侈品鉴定师告诉记者,普通消费者想依靠购买品牌包来赚钱的想法,恐怕是一厢情愿了,包袋只是普通消费品,会随着使用时间不断损耗。


但他肯定道,“消费者在选购手袋时,有意识地选择一些相对价值损耗更小、更慢的款式,这种消费思路是聪明的。”


头图来源:图虫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海首家苏宁易家广场即将开业,在...

支付宝发布2023一季度出境游消...

“即时悦己”带火38节上海新消费...

首页

顶部